《新纪元》课件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纪元》课件1

ID:1009433

大小:1.8 MB

页数:56页

时间:2022-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才之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散文部分 【精读】新纪元第二单元 高考导航2学习目标3课前预习4名句欣赏5课堂互动6语林趣话7随堂练习8课后强化作业9经典晨读1 经典晨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①独徘徊。 【简介】《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减字浣溪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四十二字,也有四十四、四十六字体,双调。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年聪慧,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相当于宰相)。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词风颇近冯延巳。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能诗善词,是一大家。今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注解】①香径:铺满落花、充满花香的小路。【故事】这首词,是写诗人在黄昏时分,手持一杯酒听家姬歌唱新词,感叹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小燕儿重临故地,一年时光又过去了,不由得伤感和惆怅。他踏着落满香花的小径,在院子里独自徘徊。这表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伤,虽似闲愁,也有其美好之处。 填一曲新词吟唱,斟一杯美酒品尝。天气是去年那样的暮春天气,亭台是归时那样的池榭亭台。可是夕阳西下,时光流逝,什么时候又会再回来?无可奈何,那花儿慢慢残落了,春天就将逝去;而那好像相识的燕儿,又翩翩飞回了我这画堂。小园落英缤纷,在充满花香的小路上,我独自徘徊着,思量又思量。 高考导航 (2014年高考湖南卷)(原文在《动人的北平》上17.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首先确定“养猪送猪”的描写在第4~8段。其次分析具体有哪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包括搔痒,梳理毛发,清除虱子,特意放些红薯皮和糠,看着它吃,于心不忍,垫麻袋,肥膘的颤动,猪哼哼唧唧,奶奶的呼唤等。指出这些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然后分析这些细节在内容上表现出的感情。最后分析“养猪送猪”这一情节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 【答案】①“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搔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颤动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②细节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做此类题,可运用以下方法:①熟练把握常见表达技巧及其作用;②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③注意用自己的话评价鉴赏。答题步骤:①确定表达技巧;②具体解释,即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③简述好处,从结构和主题方面分析,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④组织答案,注意语言的简练有序。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2.理解什么是作者所说的“新纪元”。 课前预习 rènchā 3.走近作者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89年12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 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1917年到1919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1918年担任北京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1920年3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4月6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4月28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另外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名句欣赏 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器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点评:此处用三个程度副词“必须”“时时刻刻”“最”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实现最高理想的决心,同时也说明旧的社会制度的强大。但是面对这样的制度,在新纪元的人类通过无限的努力,可以把它“扫荡摧清”。“扫荡摧清”用词极有力度。 课堂互动 (一)自主思悟1.文章第一段“新纪元来,新纪元来!”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是为全文抒写情意定了基调,二是引起下文,转入对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必要性的论说。 2.如何理解“这个新纪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这两句归结到对中国社会形势的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形势也和世界形势一样,呼吁中国人民觉醒,建设新中国、新世界。再提“新纪元”,紧扣文题,照应前文。 3.文章的主体段落是第6段,那么第5段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起过渡作用。本段提到了当时的世界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证明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基础已经具备,将新纪元具体到1914年到1919年,引人关注身处的时代。 4.为什么说文章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却是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文章第六段是作者着重宣讲的内容。作者批评了“天演进化”和马尔查士(马尔萨斯)“人口说”,顺势宣传新的社会观念、社会理论。 作者观点马列主义改良生产制度改革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打破国家界线让国家消亡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人人平等衣食无侵夺暴掠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劳工阶级武器在手,调转枪口暴力革命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消灭资产阶级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同胞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民族自决,实现欧洲联邦、世界联邦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作者的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何其相似,可以说,作者正是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之后,才获得了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并用这些观念、观点来考察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向人们指出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而本文正是作者的科学世界观的一次展示。 (二)深入探究1.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纪元,纪年的开始。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建立,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而在中国,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清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 本来中国人习惯以过春节为过年,而不习惯在元旦欢庆。但作者意欲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催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 2.本文与时代社会有怎样的联系?古人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名人名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或者说都可以从中找到时代的风痕雨迹。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被列强瓜分的形势,一方面又酝酿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历史的大转折。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但是,或许是迫于当时社会控制之严厉,文章中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这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策略。 几个月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也可以说,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文章对“新纪元来”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语林趣话 桃李满天下【释义】桃树、李树,指可培育的人才。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高宗时的大理丞狄仁杰,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他善于明辨是非,善断各种疑难杂案。在做预州刺史时,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深得百姓欢迎。 武则天即位初年,狄仁杰被出名的酷吏来俊臣陷害入狱,后来虽被释放,却被贬为彭泽令。几年后,狄仁杰因政绩突出很有声望,武则天便命他为宰相。狄仁杰不畏权势,他见武后宠用武氏亲属和张易之、张宗昌等宫廷奸党,便多次向武后提出举贤任能的主张。他把自己了解的门生、好友,如张柬之、桓彦范等数十人陆续推荐给武后。有一次,武后让他再推荐一个尚书郎,狄仁杰不避嫌疑,立即提出自己的儿子狄光嗣可以胜任,武后同意了。以后事实证明狄光嗣非常称职。 狄仁杰荐贤举能的行动,对当时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人对他说:“你真是爱才的人啊,朝廷里的文武大臣,大都是你推荐的,你的学生,你的门人都得到了重用,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啊!” 随堂练习 【答案】D(秀色可餐,指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也指景物非常优美。嘱托;托人办事,托付。应该用“重托”,重大的委托;历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应该用“从来”:表示从过去以来,多用于后面带否定的内容;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感情色彩用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广大消费者对最近媒体曝光的市乳品协会包庇某乳制品厂污染环境的做法极为不满,环境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B.海协会负责人在访台后表示,要尽快实现两岸直航,推动两岸科技与产业化的合作成果,这将对两岸经济的繁荣昌盛具有特殊意义。 C.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的产生就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D.网络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词,产生了“网吧、网民、网友、网址、网恋、网页、网虫、网上书店”等等。 【答案】A(B.搭配不当。“推动”与“成果”搭配不当,应去掉“成果”两字。C.句式杂糅,可改为“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就是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D.成分残缺。“产生”后面缺少“新词”等之类的宾语。) 阅读课文,完成后面题目。4.具体分析“有趣味”和“最高的欲求”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趣味”指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层次较低;而“最高的欲求”是指更高一层次的人生追求。作者认为“时时创造新生活”是“人类最高的欲求”,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 5.第三自然段,作者否定了哪些生活?提倡什么样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否定陈陈相因、因循守旧的死气沉沉的生活;提倡革故鼎新,“别开一种新局面”的崭新的生活。 6.归纳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分条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改良生产制度(即改革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②打破国家界线(让国家消亡)③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人人平等)④衣食无侵夺暴掠(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⑤劳工阶级武器在手,调转枪口(暴力革命)⑥打倒全世界的资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⑦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同胞(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⑧民族自决,实现欧洲联邦,世界联邦(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课后强化作业(点此链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