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李大钊【学习目标】1、体会散文情和理的关系。2、感受和理解课文作者的崇高理想、深刻思想。【重点难点】感受和理解课文作者的崇高理想、深刻思想;体会散文情和理的关系。【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和课本78-79页,勾画重点,注重记忆理解,标记疑难。2.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熟记,准备检查;初步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准备高效讨论、展示和点评。课前预习案(限时20分钟)【知识链接】1、作者及创作背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2、读课文2遍,然后解释词语:陈陈相因差强人意发轫.--
-传衍贯达鬼祟无可如何 课内探究案一、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简要评析第一段的表达特色。参考答案:“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纪元,纪年的开始。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建立,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而在中国,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清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本来中国人习惯以过春节为过年,而不习惯在元旦欢庆。但作者意欲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摧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文章首先就发出高昂的声音:“新纪元来,新纪元来!”为全文抒写情意定了调。如此开篇少见,不同凡响。二、什么样的时代才可称“新纪元”?请尝试用文中原句表述。参考答案:表现出人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这样进行的发轫,才能配称新纪元。三、请简单解析“灯光照旧明,……新衣新裳照旧穿戴”的表达作用。参考答案:从多个角度以整齐有力的句式表现出中国人习惯过的“新年”的陈旧乏味,缺乏创新,和“新纪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作者意欲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
-到来时,不再像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摧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四、第六段是文章的主体,即作者着重宣讲的内容。作者批评“天演进化”,认为是“这话大错”的,顺势宣传新的社会观念、社会理论,请尝试分条概括这种新的社会观念和社会理论的内容。参考答案:这种思想可以分条简括为:(1)改良生产制度(即改革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2)打破国家界线(让国家消亡)(3)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人人平等)(4)衣食无侵夺暴掠(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5)劳工阶级武器在手,调转枪口(暴力革命)(6)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消灭资产阶级)(7)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同胞(“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8)民族自决,实现欧洲联邦、世界联邦(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何其相似,可以说,作者正是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之后,才获得了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并用这些观念、观点来考察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向人们指出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而本文正是作者的科学世界观的一次展示。课堂探讨:1、本文与时代社会有怎样的联系?古人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
-时序》)名人名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或者说都可以从中找到时代的风痕雨迹。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被列强瓜分的形势,一方面又酝酿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历史的大转折。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但是,或许是迫于当时社会控制之严厉,文章中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这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策略。几个月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也可以说,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文章对“新纪元来”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2、阅读本文,我们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方面可以获得怎样的认识?课文宣传了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到今天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舞作用。它告诉我们,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历史可能会有曲折阶段,有黑暗时期,但那只是暂时的,总的还是朝着进步方向发展的;人生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社会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社会才是发展的社会,民族需要创造,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全球环境和社会中,创造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我们中国人时时处处都要有创风气之先的思想和行动;要在创造新事物、新精神、新形象的同时,清除种种坏的恶的、因循保旧的、腐败黑暗的势力、习惯、事物,要有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用一种开放的、前瞻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国的社会发展形势,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应当深入一层,高人一层。 课后巩固案(拓展阅读)一、李大钊烈士碑文(学生版学案不选).--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1889年12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1917年到1919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1920年3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1922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1924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4月6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4月28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1933年4月23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1959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1983年3月18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1883年至1933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垂不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83年9月(选自《李大钊诗文选集》,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二、李大钊的随感录因为是面对发生的事件有感而发,因此涉及方方面面。有的是尖锐地抨击反动势力的倒行逆施;有的只是对一种不合理现象的评论;有的是想说出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建议;有的是对当局的施政行为的讥讽和嘲笑;有的是抒发自我的情感和心境。这些随感录集中地发表在《每周评论》(37篇)、《新生活》(63篇)。这合起来上百篇的杂感,在当时就如同一股清风使整个社会为之觉醒和思考,产生了思想导向的重要作用。因为李大钊发表这些随感时常用笔名“孤松”,当时有诗赞曰:“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一)文章简短,思想深刻,是李大钊随感录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李大钊说到什么是最危险的东西,他说:“我常和友人在北京市里步行,每过那颓废墙下,很觉可怕。怕它倒了,把行路的人活活压死。请问世间最危险的东西,到底是新的还是旧的?”这条标题为《最危险的东西》,所包容的内容是深刻的。李大钊说到中国的劳苦大众没有政治地位,他说:“主、客是对待的名辞,既有政客必有政主。今日的中国政治现象,但见有几个政客,抱着强盗的大腿转来转去,混一口饭吃,看不见主人影儿。请问这种客吃的饭是那个款待他们的?共和国的政主到底是谁?”这条标题为《政客》,把无耻政客刻画得入木三分。.--
-李大钊说到1920年国内的政治形势,他说:“西南七总裁,自己捣起乱来了;恰好又有北方的八省联盟出来,和西南的残局唱对台戏。真是‘不南不北’‘乱七八糟’。”一共两句话,把中国南北政局的混战展现出来了,突出的是一个“乱”字。标题就是《乱七八糟》。(二)充满激情,语言诗化,是李大钊随感录又一个显著的特点。“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篇题为《牺牲》的短文,经常被后人引用。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和革命激情的随感录。一个献身于革命事业的人,生与死的问题是与常人根本不同的,随时都有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可能。应当怎样认识这种牺牲呢?李大钊以其自身的实践证明了他是言行一致的革命家。李大钊认为牺牲是为自由、平等的实现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创造新生活,总是要有些人为之献身。他说:“自由、平等的生活,都是以爱为基础的生活。实行这个‘爱’字,必须有牺牲的精神。爱人道,便该为人道牺牲。爱真理,便该为真理牺牲。爱自由,便该为自由牺牲。爱平等,便该为平等牺牲。爱共和,便该为共和牺牲。爱的方法便是牺牲,牺牲的精神便是爱。”(《双十字上的新生活》)与此同时,李大钊认为人是靠物质来维持生存的,只有物质上不受牵制,精神上才能独立。因此为维护独立的人格,有时也必须投入争取物质条件的斗争。那种只高喊革命口号而不关心革命者的物质生活的观点是片面和不切实际的。他说:“物质上不受牵制,精神上才能独立。教育家为社会传播光明的种子,当然要有相当的物质维持他们的生存。不然,饥寒所驱,必至改业或兼业他务。久而久之,将丧失独立的人格。精神界的权威,也保持不住了。”(《物质和精神》)这些充满激情的言语,更像是一首抒情诗,而其中又饱含着真理性的认识。(三)无所畏惧,斗志高昂,是李大钊随感录又一个显著的特点。.--
-这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决定了的。李大钊的每一篇随感,都是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当时一件件重大事件的评论。矛头当然是指向政府当局的。《秘密外交》一文,就是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要把中国的青岛等地从战前德国占领改为战后日本占领,这其中是中日两国的军阀在那秘密里做鬼。文章发表以后,引起军阀的注意,宣称《每周评论》为宣传赤化的刊物,李大钊是宣传赤化的分子。可是,李大钊并没有被吓倒,而是进一步地揭露军阀政客们的为非作歹。写出了《黑暗的东方》,指出:“内地就有一种外国的外交官替崇拜强权的国家政府捕拿国事犯,摧残出版和言论的自由。”把军阀买办镇压人民的阴谋活动揭露出来。当陈独秀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的时候,李大钊更是以愤愤不平的责问写出《是谁夺了我们的光明》,他说:“有一位爱读本报的人,来信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新生活,都是瞎子,亏了贵报的‘只眼’,常常给我们点儿光明。我们实在感谢。现在好久不见‘只眼’了。是谁夺了我们的光明?’”大家都知道,“只眼”是陈独秀的笔名。今日的陈独秀,一个能给大家光明的人,却被反动当局关在监狱里。是谁夺了我们的光明?答案还不清楚吗?李大钊在宣传革命真理,揭露反动政府的专制横暴方面,是从来不考虑个人的安危的。总有人感到不解: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为什么不去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李大钊已经成了反动政府黑名单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敌特的监视之中,只是李大钊此时身为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的教授,有着多个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1924年以后,又是国民党北方地区的负责人,名气太大、威望太高,逮捕他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震动,所以迟迟不敢下手。李大钊在当时的北方中国就是一面革命的旗帜。李大钊的如椽大笔,在当时给人民群众以光明的视野,使之感奋和觉醒。今天,当我们读起这些随感录时,虽然已经时过境迁,情况根本不同,却也能提醒我们: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三、阅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第71-83页“说理论道”一章两篇散文:鲁迅《春末闲谈》,周国平《南极断想(节选)》。教材学情分析.--
-关于文学鉴赏的知人论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相关阐述:“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知人论世的方法就是考查作家(人)和时代社会(世),考查作品的成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境界、人格品性,从中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李大钊《新纪元》就是一篇需要通过知人论世才能认识其底蕴的课文。学生对李大钊或许略知一二,他们学习本文未必会自觉地知人论世,就需要老师提醒、触发,老师还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当时的时代状况、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风格。可以说对李大钊和写作背景了解越多,对文本的解读就越透越深广,最终把课文当做认识时代社会和作者思想境界、心襟怀抱的一个门径。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ywzx8.com/jaj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644公元1550年,西部蒙古族瓦剌俺答部南侵,大将军仇鸾率军迎战,一败涂地。仇鸾请开马市,向瓦剌俺答屈辱求和。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以十不可五大谬上疏谏阻,竟为仇鸾及把持朝政的严嵩诬陷而下狱遭贬。后又上书弹劾严嵩,列举严嵩十大罪五奸(间谍、爪牙、亲戚、奴才、心腹),但终因朝政昏暗,再次被诬下狱,备受严刑摧残。临刑,还吟诗明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据说,杨继盛曾在监狱中的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后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李大钊先生将对联改动了一个字,但这一字之改,实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二.走近作者.--
-【设计说明:介绍李大钊的相关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进而初步感知背景,同时亦可进行德育教育。】.--
-三.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可见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上联中“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李大钊先生也已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两句铮铮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妙手”所著的文章——《新纪元》。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http://www.ywzx8.com/jaj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644公元1550年,西部蒙古族瓦剌俺答部南侵,大将军仇鸾率军迎战,一败涂地。仇鸾请开马市,向瓦剌俺答屈辱求和。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以十不可五大谬上疏谏阻,竟为仇鸾及把持朝政的严嵩诬陷而下狱遭贬。后又上书弹劾严嵩,列举严嵩十大罪五奸(间谍、爪牙、亲戚、奴才、心腹),但终因朝政昏暗,再次被诬下狱,备受严刑摧残。临刑,还吟诗明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据说,杨继盛曾在监狱中的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后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李大钊先生将对联改动了一个字,但这一字之改,实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二.走近作者【设计说明:介绍李大钊的相关经历,帮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进而初步感知背景,同时亦可进行德育教育。】.--
-.--
-三.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可见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上联中“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李大钊先生也已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两句铮铮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妙手”所著的文章——《新纪元》。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ywzx8.com/jaj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