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教学设计方案大庆市肇源县古龙中心小学刘绍玉课题名称《乘车》科 目数学年级一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过程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参差不齐,从易到难。学习者分析本班有54人,男女生各占一半,学生全部在学前受过教育,对于十以内单纯的加减法掌握都很好,但是还没有接触过连加、连减或者混合运算,平时学生爱动脑筋,喜欢表演,本节课我会让学生自己体验乘车的真实情境,参与表演乘车,继而消化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同学们在互相讨论研究的情况下,学会合作学习,了解合作的重要性。2. 在学习中活得收获的快乐。二、过程与方法1. 使学生主动经历演示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演示和参与对于学习结果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在实际问题中适当运用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教学资源 一个表格与狗,老鹰,海豚小头像若干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用当地学生熟悉的公共汽车叫法更能让学生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加快消化知识的速度。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做过便民车(我们这里把公共汽车叫“便民车”)吗?便民车在路上停吗?为什么要停呢?而且不止停一次?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找生回答。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乘车三个数之间的运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创设了三个连续的“乘车”情境,用上车,下车,既有上又有下的过程,直观的反映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实际意义。教学活动2二、探索新知用问题的形式引入,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1.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再乘一次车,好吗?你们想参加吗?老师不光要让你参加乘车,还想让你们参加对于乘车人数的计算,你们有信心挑战吗?2.老师先当公共汽车司机,请同学们当乘客。再现上车的情景,车上原有2人,到“三家店”(黑板标出),有3人上车,还有2人在赶车。(1)提数学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讨论,并说一说。(3)列式,计算2+3+2——引出“连加”3.演示:车上原有8人,到站后,有一人从前门下车,还有4人从后门下车。
(1)提数学问题。“车上还有几个人?”(2)找生列式:8-1-4——连减4.课件展示:到“九棵树”时,车上有几人?下车几人?上车几人?(1)你观察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说一说(车上原来有9人,到站后,下车5个人,上车1个人)(2)提出数学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人?)(3)讨论怎样计算。(4)找生汇报:9-5+1——加减混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自己动手填纸条,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继而认真完成。教学活动3三、巩固应用1、速算8-2-37+1+29-5-25-2-310-3-17-4-02、哇,马戏团马上就要开始表演陆海空大型马戏啦,海报上有小狗、海豚、老鹰,请看一看它们各有几只? 生:小狗有3只,海豚有5只,老鹰有2只。 师:请组长带着你的组员一起数一数、想一想、算一算,再把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卡片上的空填一填。 狗()只海豚()只老鹰()只一共有()只。()+()+()=() (注:狗、海豚和老鹰用头像。)
老鹰比狗少()只。()-()=() 海豚比老鹰多()只。()-()=()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活动。) 汇报成果,并贴在黑板上展览。通过让学生讨论纠正来总结,呈现了一节设计合理的数学课。教学活动4四、总结与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