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设计及说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下》教学设计及说课

ID:1009719

大小:1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下》说课稿实验小学姜敬林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上下》,下面我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设计。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谈。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的内容。(2)教材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学习当中可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也可以使学生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也能够打下扎实的基础。(3)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②让学生体验和描述“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  ③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4)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而教学难点定为让学生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为大树爷爷过生日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主题图片,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通过对松鼠位置的提问,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2)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老师下口令,通过摆物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观察讨论,互动交流法。让学生参与到“猜一猜” 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疑。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今天是大树爷爷的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给大树爷爷过生日,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哪些小动物来了吗?在激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我就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去观察主题图片:说一说小动物们的位置一样吗?谁的位置在最上面,谁的位置在最下面呢?接着我就顺势引出课题:“上下”。(这样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一个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的机会,而且通过情境导入新课,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观察思考。我会引导学生去观察主题图片,我先将小松鼠遮住,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并让学生说说除了用“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这句话来形容小鸟与小兔的位置,你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法吗?并提醒学生一定要用“上下”来形容小鸟与小兔的位置,引导学生说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之后我再露出松鼠,让学生思考:松鼠站在哪呢?学生可能会说“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这时我会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会说小松鼠在下面,一会又说小松鼠在上面呢?让学生体验到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这里我会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且要求学生在描述小动物位置的时候,必须学会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形容,在学生们都知道如何用规范的方式去形容上下位置之后,我会重新让学生说一说主题图片中三个小动物的位置,加深他们的印象。(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并引导学生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小动物的位置关系)(2)指导学生看书、完成书64面的“填一填”以及作业的检查。指导学生根据判断的三种动物的相对位置,填写好书本的内容,注意上下的书写,书写后叮嘱学生检查作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以及写完之后检查的好习惯)(3)换换位置,加深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出示课件,换一换小鸟和松鼠的位置,要求学生再说说三种动物各自的位置关系,要求学生把每个动物的位置表达清楚。(学生能在变化中进一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这样设计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学会用规范方式来描述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1)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橡皮,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首先让学生摆摆两个文具,我会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橡皮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等口令,在学生完成口令之后,让学生观察摆放的结果,并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每种文具的位置,之后我会加大口令的难度,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三个文具,我会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等口令,在学生完成口令之后,让学生观察摆放的结果,并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每种文具的位置。(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在学生能够比较清晰的描述出物体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猜一猜的游戏。可以分为“我说你猜”和“两问就知道”的形式进行。我说你猜:首先教师提供信息,比如说它在小白兔的上面,学生心里会想到两个答案,但不说出来,教师继续提供信息,它不是最上面的。学生再进行抢答,是小松鼠。。。。。。两问就知道:就是通过两次提问,猜出小动物的具体位置,在提问中要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上下”位置词语,教师只回答是或者不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示范,明晰游戏规则,例如,学生提问,是在小兔上面吗?如果对方回答是,继续提问;是最上面的小鸟吗?如果对方回答不是,那自然就是中间的小老鼠。(设计这个游戏是为了让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应用新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掌握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内化新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本第65页练一练第1题。(1)出示淘气家的书柜图,创设情境:淘气今天收拾了自己的书柜,整理的可整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把左边的话填完整。(2)引导学生汇报刚才观察到的位置关系。并鼓励学生发现并说一说其他物品的位置关系。(在做题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多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对于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巩固学到的新知,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第五环节:总结归纳 提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以及表达的能力,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学生总结完之后我再给学生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第六环节:板书设计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比较少,所以我只板书本节课当中“填一填”的答案,这样也有利于一年级孩子的学习。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2016年11月28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