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数》教学设计执教:洋口中心小学黄凤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出11~20各数,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十进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思维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历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有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十进制,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读写各数。【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含义,初步建立数位概念。【教学准备】:学生:小棒20根、计数器、尺子、橡皮筋2根老师: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3分钟)谈话:1、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呀?(0—10) 2、你还能说出10后面的一些数吗?(11—20)3、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小结: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更深入地认识11—20各数,看看这些数还有哪些秘密是我们还不知道的。(板书认识11—20各数)(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认知基础,从实际出发,通过谈话说出10后面的一些数,既让学生感觉到今天学习的内容并不陌生,又引起探究新知奥秘的兴趣。)(二)引导探究,建立模型(30分钟)1、摆一摆,数一数(1)师简介古人计数的方法。(板书古人计数)师:平时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特别方便。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数字宝宝来到我们中国只有几百年的时间,被我们国家广泛使用起来才一百来年,而早在一百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人类活动了,想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计数的吗?(板书:古人计数)师:我们的祖先开始计数的时候也和小朋友一样用手指头帮忙,可很快他们就发现数量多时手指就不够用了,于是聪明的古人就地取材,用石子、树枝、绳子等物体来帮忙计数,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牧羊人是怎样来计羊的只数的?(2)演示课件:牧羊人是怎样来记录羊的只数的?(3)用小棒计数。学生活动:根据课件演示,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4)数一数: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学生活动:交流自己数小棒的方法。师:比10多1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古人计数”的情景,配以自然数产生与发展的故事背景,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摆一摆小棒渗透“一一对应”这一重要数学思想,再通过不同数数方法的交流碰撞,活跃学生的思维。)2、捆一捆,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一根一根地数的,有的是两根两根数的,还有的是五根五根数的,那请你们想个办法,怎样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你们摆的是11根小棒呢?学生活动:充分思考、交流,并指名展示不同的摆法。师引导优化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最简洁直观。学生活动: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师:这一捆里面有几根小棒?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呢?(10个一 )师:我们把这10个一捆成一捆就把它变成了几个十呢?(1个十)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就是1个十。(学生跟读,老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捆小棒目的是让学生体会10个一就是一个十。这个教学环节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学生感官上得到了强烈的刺激,再动手将10根小棒捆一捆,体会把“十”做为一个整体来数数的合理性,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了“一个十”的概念,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3、做一做,说一说,体会数的组成师:牧羊人养的羊的只数是11只,现在你能很快的摆出来吗?师:你能拿着小棒说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吗?(板书:1个十,1个一是11)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10+1=11)练习1:看小棒图说数,并说说这个数的组成。(13、14、15)练习2:看数摆小棒,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在练习中,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够10个就要捆成1捆)(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说数活动,进一步巩固“十”的概念,体会把“十”做为一个整体来数数的优越性,明确够10个就要捆成1捆,2个十是20的道理。)练习3:创意练习——学古人计数的方法。师:知道吗?从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把10个作为一个整体一群一群地数数,这在数学史上可是一个飞跃。看聪明的古人在生产生活中也创造了一些类似的计数方法,你也来试一试吧。师:你还想怎样表示13?用你喜欢的图案或符号表示出来。(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古人计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认识计数器,建立数位概念师:刚才小朋友在数数的方法上有了重大突破,这在历史上可又跨越了几千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需要计的数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探究更为简便的计数方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专门的计数工具。我们来听一下它的自我介绍吧。(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计数器,通过计数器拟人化的介绍让学生很快认识计数器并能初步认识 “十位”、“个位”两个数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认识“个位”
师:好了,小朋友们,听了计数器的自我介绍后,老师可要考考你,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就是1,二个珠子表示2个一,就是2,看老师拨珠子,快速说出这是多少?(师拨数3—9,生答)(2)认识“十位”师: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就是10,问: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什么?是多少?谁上来试一试在计数器上拨出10?生1:个位上拨10个珠子。生2:十位上拨1个珠子。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洁?师:看十位上有一个珠子写上1,个位上没有珠子写上0,就写出10来了,计数器还真神奇。(配合板书)师:再在个位上拨上一个珠子,现在是多少?你会写吗?师: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师:现在你能很快地拨出12吗?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3)拨数练习师:我们学具盒上也有两档珠子,如果把它用来作为计数器,看看少了什么?(个位、十位)师:谁来说说怎样来定数位呢?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指名一生回答后,全班齐读)师生互练:教师说数,学生快速拨数。并要求说说数的组成,以及相应的加法算式。生生互练:一人说数,一人拨数,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会数、认、读、写11-20各数,建立数位概念。此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建立数位概念,设计了几个层次的教学,首先通过老师介绍、讲解,让学生指出个位、十位并说一说等方式使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对拨“10”这个数的方法优化,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接着引导学生对比“11”中的两个“1”的不同意义,突出了数位的意义与作用;然后通过对学具的改进后进行拨数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落实到实处。)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和计数器交上了朋友,请仔细观察计数器上各个数位上的珠子的个数与对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突出了计数器与数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经历从计数器中抽象出数的符号的过程。)5、找一找生活中11—20各数,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拨一拨等活动认识了11-20的数,理解了他们的组成以及顺序,其实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想一想在哪里还见到过或用到过11-20这些数字朋友。(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来加深对这些数的认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开放练习,提高认识(5分钟)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认识11-20这些数了吗?真的认识了吗?11-20这些数字很调皮,为了考验大家对他们家族的认识程度,设计了闯关活动,只有闯过的才算真正的认识他们,你们敢试一试吗?刚才小朋友们学习不少的知识,快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闯关吧!1、第一关:看图写数。2、第二关:看数在计数器上画珠子。3、第三关:看尺子回答问题。4、第四关:“神奇”的珠子:用2个珠子在计数器上可以表示出哪些数?(设计意图: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设计了多种习题,既避免了练习的单调性,又有效地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练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内化知识结构的过程。) (四)、全课小结,课外延伸(2分钟)结束语: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可以说是在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遨游了一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用于实践、探索就能解决更多的难题,这样你才能不断攀登数学知识领域的高峰。那么你在这节数学课上有什么收获呢?在课后说给你的亲人朋友听,并希望你们也去多了解一些关于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的反思评价,不仅关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古人计数认识11—20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