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凤翔县东关逸夫小学杨秀英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1、师: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来说一说?说一说你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2、数第一组的人数。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1、“古人计数的故事” 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六、活动五: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七、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 10+9=19 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