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临渭区三张镇中心校郭林涛【教学依据】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建立数感有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在小学低年级,对于数的感悟是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开始建立的,这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2、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2)、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2、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卡片,计数器。3、学具: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
师: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古人计数》,谁知道这个课题什么意思啊?大家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和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吧!二、师生活动,探究新知。(一)古人计数情境再现,有效引导,激活思维。【设计意图】:通过古人计数的两个情境和用小棒模仿古人计数的一个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十位的产生,为理解数位打下基础。1、播放古人用石头计数的小视频。师:你看出来古人是怎样计数的吗?(古人用小石块,一只羊对应一块小石头,12只羊,就有12块石头。)师:古人就像这样用小石块来记录他的羊的数量,但是记着记着古人有个烦恼,这么多的小石块太占地方了,她得想个办法少用几块石头,就可以清楚地记录羊的数量,大家能帮古人想个办法吗?(凑够十个小石块,就换成一个大石块,表示十只羊。)2、出示结绳计数情境,引导提问:师:古人除了用石头计数之外,最常用的还有结绳计数,大家能仿照刚才的方法,帮古人把绳子上的节整理一下,让古人很方便地记录羊的只数吗?(数10个节,绾起形成一个大节,表示十只羊)3、学生活动:用小棒模仿古人计数,帮古人记录12只羊的数量。(二)引入计数器,认识数位。1、认识计数器。
师:用石头,结绳,小棒来计数太麻烦了,于是人们发明了计数器。我们来认识一下计数器吧!教师介绍计数器。2、在计数器上计数。(12、13、15、20)3、小组活动:①号同学说出一个比10大比20小的数。②号同学用小棒摆出这个数。③号同学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④号同学写出这个数。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3、在计数器上,我的个位是2个珠,十位是1个珠,你猜我是()
四、总结概括,自我建构。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古人计数》主要是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写数和数的顺序大小90%以上的孩子不存在问题,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是通过古人计数的情境由石头—结绳—小棒—计数器引导学生体会十位的产生。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经过实际教学检验,有下面几点成功之处。1、十位的引入:通过石头、结绳、摆小棒的计数活动让学生体会十位的产生以及十位上的1的含义,比较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2、学生活动的设计:本节课有两个学生活动,活动一:摆小棒的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二:小组活动,活动要求直观明确,便于学生明确任务,活动比较有序有效。而且能把读数、摆小棒、拨珠子,写数融合在一个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3、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我再努力改进:1、自己在课堂上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的内容平淡且没有针对性,故而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在学生体验石头,结绳,摆小棒,计数器计数的过程中适时有效地整合数的组成:如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的语言描述的教学,增强教学的效果。3、增加“画一画”的活动会更好。4、只是注意到个别孩子。应该注意到每个孩子,提问每一个人!不要只是关注那些积极活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