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导学案YW2011-08-20编制周婷审核审定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重点品味细节),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体味散文以小见大的文体特征。2、感受伟大的母爱及儿子对母亲无尽的追思,学会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习重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学习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合欢树: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落而合,日出而开,给人以友好之象征。花叶清奇,绿荫如伞,植于堂前供观赏。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自1985年以来,开始思考人的命运,略带哲理玄思,揭示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文中哪里写到了合欢树?围绕合欢树写了哪些内容?还有其他内容吗?【学法点拨:分析材料的运用】选材的精炼与典型,组材的巧妙与匠心,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所利用的有效手段。二、赏析课文(一)赏析课文一至六节。圈划出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原因,从中提炼出母亲的形象特征及其变化。史铁生在回忆时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波动?【学法点拨:品味细节】重点把握肖像、语言、行为、心理描写。(二)赏析课文七至十二节1、我是否想到母亲住过的小院儿去看看?思考“我”的情感变化。【学法点拨:把握情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注意情感的变化,常常是人物感情复杂的表现。)
2、文章还有哪些细节感动了你,哪些语句不太理解?【学法点拨:品味语言】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品味、咀嚼,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注意散文中看似与上下文无关的闲笔和表面矛盾的语句,这些常常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3、文章的题目是《合欢树》,但前半部分写的却不是合欢树,后面才写到合欢树,这样写前后是否显得脱节,主题上是否前后不统一?【学法点拨:领会构思的巧妙】以物命名的散文,物中常常有故事,是内心情感的物化,是某种精神品质或情感的象征和寄托;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体现着精心的构思。三、请写一段《懂你》,表达你对母亲情感、形象的认知,50-80字即可。
【当堂检测】:1、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等。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D.“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2、朗读下列句子,说说把重音放在哪几个词上,才能充分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加“·”)⑴(母亲)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⑵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哪!”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延伸拓展】: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片断及《秋天的怀念》一文,感受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