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目标 1、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3、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重点 难点 1、在活动中学习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课前预习设计及相关 基础知识准备 教具:课件、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1、 学生 2、 老师ppt 课堂学习板题示标 见“课题”及“学习目标”计设 先学后教过程设计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26元,裤子41元,T恤31元,裙子23元。) (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第一次先学: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 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当堂训练 达标检
测 三、第一次后教: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不同的付款方式,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通过两个由浅入深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不同的付款方式,在动中练习使用人民币,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民币的进率关系。) 四、第二次后教: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换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不仅加深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而且帮助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课后 延伸 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板书 设计 买衣服 100元 50元 20元 10元 壹佰圆 伍拾圆 贰拾圆 拾圆 大面额人民币 50元能换( )张20元和( )张10元。 50元能换( )张20元和( )张10元。 50元能换( )张20元和( )张10元。 教后 反思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了现实性和挑战性。从课前的复习,到课中的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以及课尾的做一做,每一环节的问题都富有挑战性,这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是学习过程充满了自主性和探索性。学生学习是自主的,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真正做到了“问题由学生自己提,疑点由学生相互辩,结论由学生自己得。”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只当了一个组织者。
三是体现活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通过“数学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最后以同学们熟悉的歌曲《一分钱》结束新课,巧妙地培养了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