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松果 ------5的乘法口诀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30-31页教学简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了“数松果”的情境,使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引入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找到规律、熟记口诀,然后通过“对口令”、“填一填”等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因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所以要感悟到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感知,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学习难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并会用5的乘法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
上课前,老师想邀请大家到智力加油站为我们的大脑加加油。请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5+5+5+5=202、3+3+3+3+3=153、5+5+5=154、9+9=18同学们说的真好,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有更多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对连加的复习,加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提出问题 看到这么多的松果,你能提出什么哪些数学问题呢?生: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板书课题:数松果)师:让我们帮小松鼠数数吧,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有谁跟她的数法一样吗?为什么会选择5个5个的数呢?生:5个一堆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李老师把这些松果搬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数数吧。出示松果图:1堆松果有几个?(5个),那么1个5是5。2堆松果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2个5是10)3堆呢?(请同学们一起完整的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的很完整,现在请你打开数学书30页,完成书上的表格,边说边填写。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全班汇报交流。(2)列出算式。 1堆松果是1个5,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生:1×5=5 5×1=5 师:1堆松果,1个5,乘法算式是1×5=5 或5×1=5 谁能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述)2堆松果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3堆呢? 4堆呢?……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说出了这些算式,那你有什么方法快速记住这些算式和它们的结果吗?(引出“乘法口诀”)(3)编制乘法口诀1×5=5 第一句怎样来记呢? 一五得五2×5=10 这一句呢? 二五一十3×5=15 又该怎样记呢? 三五十五师:观察这三句口诀和他们相对应的算式,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算式中用的都是数字 口诀中用的都是汉字师:找到了他们的不同,请同学们试着编出剩下的6句口诀。(打开数学书30页,补充算式并独立编制口诀。)① 学生独立编制口诀 师巡视,找到典型事例。展台展示。
② 汇报。师补充板书。【设计意图:把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活动情境之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索5个一堆的松果的数量与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从而得出5的乘法口诀。】(4)找到规律,熟记口诀。读一读这些口诀,你有什么发现?① 乘数中都有5,② 积的末尾是五或者十③ 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举例:知道了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可以推出哪句口诀?④ 按照1—9的顺序排列。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设计意图:通过找口诀之间的规律,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为进一步记忆乘法口诀作准备。】知道吗?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为了又对又快的计算乘法,就编制了这些口诀。编口诀时,为了顺口。我们把乘数编在前半句,积编在后半句。 较小的乘数放在前面,较大的数放在后面。 同时,当积不满十的时候,加上“得”字, 积满了十,就省去“得”字。
过渡语:找到了口诀中的规律,以及编制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 请同学们自己背一背,看谁能熟练的记住这些口诀。三、多种形式,记忆口诀。1、独自背诵。2、同桌之间对口令。(边拍手边背诵)3、分组(男、女对口令)4、师生对口令。5、上台展示。四、强化记忆,熟记口诀。1、根据口诀说算式。2、补充口诀。3、看算式说口诀。【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中,增强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兴趣,是枯燥的背诵过程变得丰富而有趣。】五、联系生活,应用口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比如:1只手有5个手指头,2只手呢?4只手呢?每面国旗上有5个五角星,5面国旗有几个五角星呢?你还能找到哪些地方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但又服务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用好数学。】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及时的反思与总结,是教会学生自我提高的一种学习方法。】板书设计: 数松果 -----5的乘法口诀 1×5=5 5×1=5 一五得五 2×5=10 5×2=10 二五一十 3×5=15 5×3=15 三五十五 4×5=20 5×4=20 四五二十 5×5=25 五五二十五 5×6=30 6×5=30 五六三十 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 5×8=40 8×5=40 五八四十 5×9=45 9×5=45 五九四十五 课后反思: 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虽然有些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但还没有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因此,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及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下扎实的基础。
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创设了“数松果”的情境,首先让学生在采松果的情景图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数学问题的兴趣。 学习乘法口诀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记忆能力训练的过程。意义识记的基础是理解,机械识记的基础是多次重复。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机械识记占优势,因此在反馈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用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对口诀的理解,从而熟记乘法口诀。在这节课中,我还充分利用即时评价,关注第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学的开心,学的轻松。虽然是精心设计,多次修改,但还有一些不足。1、在这节课,老师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应引导学生根据图示按乘法意义列出算式,并能完整表述。2、在联系生活,应用数学的环节,如果能在学生列举“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中多让学生说一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