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开店》教学设计、反思及点评〖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区别和联系,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 “小熊开店”(第42~43页)是学生在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后,进一步学习应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的第一节课。也就是说,从这一节课开始,要求学生摆脱直观操作求商的方法,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结合“小熊开店”的具体情境,把乘法问题与除法问题混编,以便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自我评价 1.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电脑展示“小熊开店”情境图。) 师:小熊超市开业了,小猴、小猫、小狗相约去买东西。小猴看见了坦克非常喜欢,它想买4辆坦克送给表姐、表哥、好朋友欢欢和自己,可是小猴抓耳挠腮也想不出4辆坦克需要多少钱。 (电脑显示小猴的问题)同学们能帮帮它吗?请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出来。 (电脑显示:唐老鸭说:“做得对,得一颗星。”) (由学生自己拿出小星摆在桌子角上。) 指定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电脑展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5×4=20(元) 答:四辆坦克需要20元。 (电脑显示:唐老鸭说:“真棒!”) 师:这时小猴从衣兜摸出20元钱,想“20元钱能买几辆坦克”?(电脑显示小猴的问话。) 电脑显示智慧老人说的话:“这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人小组讨论计算方法,说一说这个问题要平均分什么,怎样分的?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电脑显示:唐老鸭说:“做得对,得一颗星。”) 学生汇报。 电脑展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20÷5=4(辆) 答:20元买4辆坦克。 (电脑显示:唐老鸭说:“真棒!”) (电脑显示智慧老人的问话:“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让几位同学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有学生说:“因为4辆坦克20元钱;20元钱就买4辆坦克。”“我想20元里有4个5元,20元就能买4辆坦克。”“我用乘法口诀计算。”对于这些回答都给予肯定及鼓励。再让学生想想:用哪种方法计算除法最简便。 师:从5×4=20(元),20÷5=4(辆)这两个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想法,如乘法算式里的积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商和除数都是乘法
算式里的乘数,从而得出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学生也会很容易发现上面两道题都是用“四五二十”计算,除法问题也用乘法口诀计算等。 师:从上面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知道,计算除法只要想“几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乘法口诀就可以了。 师:我们帮小猴解决了问题,小猴非常高兴。 (电脑显示:小猴说:“谢谢大家!”) 2.解决小猫的问题,进一步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师:下面我们看小猫有什么问题,我们也帮帮它。 (电脑显示小猫的问话:(1)12元钱可以买几个铅笔盒?(2)12元钱可以买几个皮球?) 师:请同学们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电脑显示:唐老鸭说:“做对了得两颗星。”)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并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电脑出示答案:12÷3=4(个) 答:12元钱买4个皮球。 12÷4=3(个) 答:12元钱买3个铅笔盒。) 师:从上面两个算式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商和除数交换了位置。) 师:我们帮小猫解决了问题,看看小猫说什么? (电脑显示:小猫说:“太好了,我的宝宝每人可以分到一个皮球了。”) 师:同学们猜猜小猫有几个宝宝?(4个。)
3.解决小狗的问题,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小狗拿了24元钱准备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买奖品。它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钱呢”? (电脑显示小狗的问话。)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买什么东西。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买洋娃娃、皮球、铅笔盒、风筝)。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各能买几个? (电脑显示:唐老鸭说:“做对了一道,得一颗星。”) 全班交流:电脑展示学生列的算式。 师:(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买什么可以买得最多,为什么?买什么买得最少,为什么?如果你是幼儿园老师,你准备买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小狗怎么说? (电脑显示:小狗说:“那我就买皮球吧,多奖几个小朋友。”) 师:小猴、小猫、小狗都买好了东西,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电脑显示:唐老鸭说:“你一共得了几颗星?”) 学生统计自己得星的个数。 师:下面的星由老师发给你。(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师生共评 1.试一试。 电脑展示数学乐园两组习题。 (1)24÷3=28÷4=20÷5=
14÷7=32÷8=45÷9= (2)4÷4= 5÷1=3÷3= 4÷1=6÷3=8÷4= 独立完成上面习题。再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算式分别用几的口诀求商比较简便。 2.游戏“小鸟回家”。(第43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掌握游戏规则。(学生佩带自己做的小鸟头饰,黑板上贴着小鸟的家,教师把算式卡片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把卡片贴在对应的家中。) 师:森林里建好了四间屋子,鸟儿们都将有自己的家,它们带着卡片来找自己的新家,现在我们和小鸟一起找。 师:鸟儿们都回到自己家里了吗? 生1:我没有找到。 生2:我没有找到。 师:这两只小鸟为什么不回到自己家里?(向学生展示这两位同学手中的算式。) 师:它们家的门牌号应该是多少?(四八三十二。) 师:看来它们的家确实不在这里。没关系,我们可以帮它们盖一间新家。(在黑板上贴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五间屋子,将32÷8和32÷4贴在小鸟的房间里。) 师:我们现在来检查它们是否都找对了自己的家。 3.蚂蚁搬家。(电脑显示第43页第2题的情境图。) 让学生看清题意,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师:这道题同学们既然用除法计算,说明是平均分了,那么这道题平均分的是什么,是怎样分的。(奖励发言好的同学。) 4.数学接力。
每一大组做一组口算题,同桌两位同学合作一道,做完以后传到前面一桌同学,看哪一组首先做完。(奖励获胜组及组员。)(三)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何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很简便。) 师:你一共得了几颗星。 家庭作业:你的身边有哪些除法问题,记录下来并解决这些问题,如果现在还解决不了,就存进问题银行。〖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入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把评价贯穿于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中,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有趣、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增长能力,使数学课堂成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案例点评〗 1.这节课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进一步学习和应用除法运算。从此,学生计算除法要摆脱直观操作,逐步学会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本〖教学设计〗突出了这一点,很好。但是在练习方式的处理上,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练习第1题“小鸟回家”有14道乘除口算题,但教师将其设计成游戏,使得每位学生只有独立口算一题的机会;练习第3题“动物赛跑”设计成“数学接力”,同桌合作也才口算一题。这种设计使得课堂表面热闹,但效率很低,而且做一道乘除口算题难道还需要同桌合作吗?在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量不足,练习不到位,怎么可能达到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目的呢? 2.在解决“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时,要求四人小组讨论计算方法,说一说这个问题“要平均分什么,怎样分的”,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选择算法的时候,这种引导语,实际上
起了暗示用除法计算的作用。如果是对个别百思而不得其解的学生,这种暗示也许还有积极的作用。 3.课堂教学评价要逐步淡化外在的、形式化的评价,而要更注重实质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