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数学(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居民身份证编号,使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数字的感受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节约时间的观念。 3.情感目标:经历实验、观察、记录、预测等科学的探究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发展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居民身份证编号,使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数字的感受过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的能力,培养节约时间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说明:本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力求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将学生对生活中事情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本课学习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师:如果生活中你碰到一个陌生人,什么东西可以证明他的身份? 生:户口、身份证、指纹…… 师:对了,这些东西都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证件。二、认识身份证 (设计说明: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引导学生获取身份证上的相关信息,达到对年、月、日及其计算等这些旧知的一个很好的整合。设计环节中包括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阿姨的出生年、月、日并计算年龄。另外,还向学生简单介绍身份证编号的含义。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师:瞧!这位小朋友叫小红!星期天小红家来了一位漂亮的阿姨。这是她的身份证。(CAI)从身份证上你知道阿姨的出生年月日吗? 生1:在身份证上第三排出生的后面写了1975年1月10日,这就是阿姨的出生时间。 生2:我也是在这里找到的,阿姨是在1975年出生的,1975年是个平年,不是闰年。 生3:我会认身份证,所以我知道在它下面的编号里也有阿姨的出生年月日…… (让学生在编号中找一找,然后汇报。) 生1:我在编号的中间找到有1975和上面阿姨出生的年份一样,所以我想这代表阿姨出生的年份。 生2:我找到代表月的数字是1,代表日期的数字是10。 生3: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代表月份的数字应该是01。因为我们学过,一年有12个月,虽然这位阿姨是一月出生的,可是得用0把位子占着。 生4:我爸爸是12月出生的,我看过他的身份证,上面就是写的12。是两个数字,所以我同意他的说法。 师:你们同意他们两个的说法吗? 生:老师我还发现身份证编号的前六个数字和后4个数字与出生年月日没有关系。 师:很好,其实他们也是有含义的。 (介绍:身份证编号的其他数字含义) 师:看了
阿姨的出生年月日,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阿姨的年纪。 师:阿姨有多大年纪呢?请你算算,怎样算的? 生1:用今年的2020减去1975,我算出阿姨今年28岁。 生2:我是推算出来的…… 师小结:身份证是证明一个人身份的重要证件。我们从上面找到了很多和时间有关的数学知识,像这样的知识生活中还有很多。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和小红一起体会一下生活中时间和数学的关系。(板:课题) (评析: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载体。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从“身份证”上收集和分析时间信息。从而启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探索问题的热情。很好地巩固了和时间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的能力。)三、统筹安排时间 (设计说明:学习数学的根本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统筹的数学思想就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小红家要请客”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表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简单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设计工作程序,并通过同位讨论和集体交流使思维进一步明朗化。这样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运用抽象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科学性。) 1.创设情境:阿姨来之前,小红帮妈妈做了一些准备工作。(CAI示情境和时间表)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瞧!这是她的工作时间表。从表上你能了解到什么? 师:这些信息都和时间有关系,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小红做完这些事情一共要用多长时间? 生2:她最少用多长时间? …… 3.讨论如何统筹安排时间。 师: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样安排这些工作来节约时间? 师:请你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位的同学交流一下。 4.汇报。(学生汇报想法,老师用CAI将其想法画图表示。) 生1:我先烧开水10分,再洗茶杯5分,最后擦地8分,共需要23分。 生2:我是先烧开水需要10分,在烧开水的同时洗茶杯。开水烧好后再擦地。需要18分。比他的时间用得少。 生3:我还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还是先烧上开水,并同时擦地,这样做这两件事情就只用了10分,最后洗茶杯需要5分,一共只用了15分。 师:又节约了3分,你真棒! (下面的学生显得很不服气,并跃跃欲试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和时间。) 生4:我还有一种最节约时间的方法。就是在烧开水的同时擦地,用去8分,那烧开水还有2分,就接着洗2分茶杯。等开水烧好后再洗3分茶杯。一共用了13分。 师:你真会利用时间。 生5:我和他思路差不多,也是用了13分,但是我是在烧开水的同时先洗的茶杯5分,再接着擦地。 师:(问其他的同学)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6:他们很聪明,想的方法很节约时间。 师:这些设计都是合理的,(生4)和(生5)的想法为小红节约了不少的时间,有哪些同学和他们想的一样啊?(很多人举手)
你们都是很有时间概念的小朋友。 (评析:这一环节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并借助电教媒体,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用有形的示意图表示出来,帮助学生体会到统筹的数学思想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科学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节约时间的观念。)四、喝水的问题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要用到时间的知识来计算,还要想怎样计算比较好,这体现的是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估算,对节水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测。引起他们对用水、节水问题的注意,从而为过渡到第五个环节作好铺垫。这样处理教材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性的,也体现了新课程中倡导的教师是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1.情境创设(CAI展示情境内容):小红为阿姨倒了茶,她们开始聊天了,阿姨告诉小红,像你们这样的小朋友一天至少喝5杯水。 2.提问题,并计算。 师:听到这个信息,小红想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猜她想到了什么? 生1:她可能会想到,2天喝几杯水。我知道答案,2天喝10杯水,因为2乘5等于10。 生2:我猜她想知道,她一个星期喝多少杯水? 师:多少?你知道吗? 生2:知道,35杯。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每天喝5杯水正好喝35杯。 …… 生3:她想知道,我们一个月可以喝多少杯水? 师:你知道吗? 生:我可以算出来。 师:怎样算?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不知道要算哪一个月的啊!因为我们学过月份有大月和小月,大月和小月的天数不同,喝水的杯数是不同的啊! 生:还有2月更特殊。 师:你们想得很周全,那大月多少天?小月呢?2月呢? 生:(略) 师: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是哪一个月,我们可以按照每月30天来计算。那一个月至少喝多少杯水呢? 生:150杯(算法略)。 师:那半年呢?一年呢?你会算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计算) 汇报算法。 生1:一月,30×5=150(杯);半年,150×6=900(杯);一年,900×2=1800(杯)。 (想法略) 生2:一月,30×5=150(杯);半年,30×6×5=900(杯);一年,900×2=1800(杯)。 生3:(分上半年和下半年算的,算法略)。 3.小结。 通过计算我们看到一个小朋友一年就要喝1800多杯水。那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如果一起喝上10年、20年、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呢?那得消耗多少水啊! 生:说出自己对这个结论的简单看法,体会到要节约用水,爱惜资源。(具体说法略) 师:一天浪费一点点水,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爱惜水资源。 (评析:
这个环节内容位置的重新安排,是执教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该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规律等实际情况对教材做的成功处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来使用教材。执教过程中很好地贯彻了设计意图里的两个方面。在鼓励算法多样化和培养学生节水意识这两方面也做得较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节水观念。)四、小实验 (设计说明:最后这一环节是一个研究性材料,是本课的外延。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和研究,使学生感受并获得“以小见大”的思想。我认为体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就是对活动过程的设计。依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力求通过生活的原型引起学生对水的浪费问题的关注,产生想要用实验来预测的想法;第二,介绍实验;第三,做实验,记录一分漏水情况,并估出一杯水漏完的时间;第四,独立完成“填一填”;第五,组织交流。第三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避免学生因等待漏完一杯水时间过长,而只有操作、没有思考的形式主义活动过程的产生。这五个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并且要和学生一起随时解决实验当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为、有所思,并且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CAI:播放生活中一些浪费水的现象) 1.问题的提出。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会造成多大浪费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实验来预测一下。 2.实验介绍(CAI显示图文): 第一,往一个用大头针在底部扎好洞的纸杯里注满水,用手堵住小洞; 第二,放手让水漏进小桶里,开始观察一分钟时间大约漏掉纸杯里的多少水; 第三,估计漏完一杯水的时间(用整分计算); 第四,完成“填一填”。 3.做实验并进行合理推算。 4.汇报。 师:你的实验结论如何?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生:(结论略) 想法汇报。 生1:我发现一时漏掉的水,可以够像我们这样的小朋友喝2天。 生2:我发现虽然一点水不算多,可是时间长了会浪费很多的水。 生3:我想像这样浪费下去一年会浪费多少水啊! 生4:我想如果我们学校的所有水龙头都漏水,很多年后,就会漏完一条长江的。地球上的水也会越来越少。 …… 师:是啊!那你还能想得更深入一些吗? 生5:我们地球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很缺水,珍惜水,就是在爱护我们的地球。 生6:我们喝的淡水是需要加工的,浪费水也是在浪费许多的资源。 生7:我们不但要自己节约用水,还要号召大家都能节约用水。 …… (评析:这一环节的内容从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学生做实验、分析实验结论、交流实验心得,引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关心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随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品质。成功地树立了保护水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