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光彩》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殴打 怄气 沤肥 呕心沥血 温州瓯绣B.疏浚 皴裂 逡巡 日月如梭 怙恶不悛C.犄角 绮丽 崎岖 倚马可待 风光旖旎D.弹劾 刻薄 隔阂 垓下之围 言简意赅【解析】 A项,读音分别为“ōu、òu、òu、ǒu、ōu”;B项,读音分别为“jùn、cūn、qūn、suō、quān”;C项,读音分别为“jī、qǐ、qí、yǐ、yǐ”;D项,读音分别为“hé、kè、hé、ɡāi、ɡāi”。【答案】 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急躁 枯燥乏味 戳刺 擢发难数B.暮霭 蔼然可亲 橘子 谲诈多端C.晦涩 诲人不倦 遐迩 钻之弥坚D.磨砺 老骥伏枥 闲暇 目不瑕接【解析】 “目不瑕接”中的“瑕”应为“暇”。【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眼下,物价上涨与通胀压力问题成为人们集中关注的焦点,尤其临近春节的购物高峰时段更为敏感,物价的涨跌与老百姓的生活相辅相成。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既不像低级说客那样赤祼祼地进行交易,更不像小商贩那样为头高头低去呕心沥血地拨弄秤砣。【解析】 B项,“不孚众望”是“不使人信服”的意思,符合句意,使用恰当;值得注意的是,“孚”字不同于“负”字,如果换成“不负众望”,在原语境中就属于使用不正确了。A项,“相辅相成”改为“息息相关”。语境讲的是与百姓生活关系非常密切。C项,“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艺术爱好者”身上不恰当;D项,“呕心沥血”是褒义词,
不合语境,改为“煞费苦心”。【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B.《时代》杂志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D.“心连心”艺术团在革命老区的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且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解析】 A项,应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B项,“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动于”句式杂糅;D项,主谓不一致,删去“对……演出”,再将“给予”改为“得到”。【答案】 C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生命的暗示欧阳斌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⑤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
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⑥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的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的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5.从全文来看,关于生命,作者有哪些思索?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生命要显示其存在和价值。(2)生命交织着痛苦与欢乐。(3)生命有渺小的时候,也有伟大的时候。(4)为了维护生命的神圣,必要时应不惜牺牲生命。(5)生命的价值要靠历史检验。(6)人要认识自己,要找到实现生命价值的转化方式。6.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文章①自然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秋虫唧唧和钟声的悠长形象地显现了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引出话题,为展开对生命的思索作铺垫。(2)③自然段通过昼夜而鸣的秋虫与昏睡人的对比,提醒人们应该显示生命的存在和价值。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强化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7.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答案】 (1)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接近死亡越会觉得生命宝贵。(2)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价值并不取决于生命的长短。8.作者在文中说:“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对此,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如昙花一样短暂。要想在短暂的生命时光中绽放生命的美丽,就必须不断地超越自我,以生无所息的精神创造人生的价值。三、语言表达9.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性,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①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也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②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趋势。③而在许多最需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④长期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时,开始应我们学生的要求打算用英语。⑤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各民族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呢?⑥但法国大使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②⑤④⑥①③10.阅读下面的表和图,完成题目。中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状况表是否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方法愿意不愿意
很了解不很了解不了解90.1%9.9%5%64.6%30.4%“垃圾分类预计成效”示意图(1)根据上表,概括中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的基本状况。要求不出现数字,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以上图、表,给学校拟写一条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题,要对图表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注意数据的变化和图表的细节,根据数据的变化概括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所提建议应该联系材料及中学生实际情况,忌空洞。【答案】 (1)中学生普遍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但大多数不了解垃圾分类方法。(2)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分类方法,倡导减量减排,创建绿色校园。1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一个通过调整语序表达丰富含义的常用语,并简要说明其含义和作用。汉语中有许多通过巧妙地调整语序,表达丰富含义的常用语。例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意思是不担心通常发生的情况,只担心极少发生的特殊情况,强调做事要谨慎,防止发生意外;又如“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意思是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轻松舒适,轻松舒适就难以成为有作为的人,强调想要有作为就必须艰苦付出。常用语“________”意思是强调_
【答案】 示例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意思是任用某人就不要怀疑他,怀疑人家就干脆别任用他,强调用人重在信任。示例二:“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意思是价格低廉的东西肯定不好,好的东西肯定价格不低廉,强调事物的价值和获取它的代价相当。示例三:“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意思是烧水时发出声响表明水还没有烧开,水真正烧开了反倒不会发出声响,强调真正有本领的人不会自我吹嘘(或: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没有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