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走向社会》导学案

ID:1013516

大小:26.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向社会》导学案导学目标1.学习根据不同的听众确定演讲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提高演讲的针对性。2.学习演讲的技巧,了解不同的场合需要运用不同的技巧,体会不同的演讲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3.运用本单元文本,尝试演讲,进一步提高演讲能力。内容导引《演讲两篇》之一《毕业赠言》是胡适在1929年给中国公学18级毕业生作的演讲。当时18级学生即将大学毕业,作为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针对这种情况谈了“不要抛弃学问”。《告别演说》是蒙哥马利将军对第八集团军的告别,嘱托与希望之情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篇演说的重点。《数学的光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鲜活的例证着重介绍了数学的三大特点:抽象性、精确性、应用的极端广泛性,还补充介绍了数学的可想象性、数学作为美的象征等方面的知识,把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性和神奇力量,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走向社会》是美国当代电视明星亚伦·亚达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某次毕业典礼上的演说词。演说者以父亲对女儿临别赠言的口吻,设身处地地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提出种种忠告和建议。导学过程“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是江淹离别的无奈,“相见时难别亦难”是李商隐离别的苦涩,“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离别的伤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离别的悲壮,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胡适的《毕业赠言》和蒙哥马利将军的《告别演说》,领略一下他们的临别赠言!演讲题目:毕业留言,你留了什么。参考讲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毕业之际,一则好的留言,让人受用一生。同学间深厚的友谊,分离的愁绪,美好的祝愿,全都牵引着思绪在美妙的往事中细细回味。然而,近日,四川德阳市的邵妈妈在为女儿整理书桌时,无意中看到了女儿的毕业留言册。里面的内容竟让邵妈妈大吃一惊,赠言并不是同学间鼓励和勉励的祝福话语,而是“祝你和××幸福美满”“祝你早日成为天皇巨星”“升官发财可别忘了我”“希望你一颗红心多个爱情”等等一些“另类毕业留言” 。邵妈妈向女儿了解后,女儿还表示:现在同学间就流行这些“时髦”赠言,她给其他同学也是这么写的,没什么大不了。由此可见,中学生写出这些与年龄特点不相符合的“另类毕业留言”,并作为值得夸耀的得意之作,在人前卖弄与炫耀是极不可取的。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些看似老练、成熟的留言,其实是一种不符合年龄特征的刻意模仿,算不得真诚的祝福。试想:把原本真诚的毕业留言当成一种游戏,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思维决定行为。作为中学生,有其自身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表述。如果一味追求成人化和时髦化,结果就会荒唐可笑。那些涉及爱情、婚姻、金钱之类的“成人语言”,只能像“东施效颦”一样博人一笑,不仅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鞭策、激励作用,还容易败坏学生间的纯洁友谊,让同学交际功利化。毕业留言该写些什么?一些肤浅、世俗的留言能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吗?若干年后,这些留言还值得回味吗?看到这些留言,还能够回忆起求学时的美好时光和纯真友谊吗?我认为,那些不需要经典,不需要刻意的发自内心深处深切的呼唤和深情祝福,才是最真最美的留言,你们说是吗?谢谢大家!作者导学1、胡适(1891—1962),汉族,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父亲是胡传,字铁花,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乙未战争离台。胡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考试,同年夏天回国。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2、贝纳德·洛·蒙哥马利(1887—1976),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与“市场花园”计划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曾在法国、比利时战场服役。1920年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1934年调任奎塔参谋学院主任教官。1937年起任旅长、师长。1941年8月4日,丘吉尔任命贝纳德·洛· 蒙哥马利将军为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得到丘吉尔的支持,英国的密码破译专家向他提供隆美尔的战术计划的全部概况。1942年8月,蒙哥马利受丘吉尔之命赴北非接管第八集团军。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阿拉曼地区率部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扭转了北非的战局。随后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歼北非残敌。阿拉曼战役后,蒙哥马利受封为爵士,并晋升为陆军上将,同时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1944年6月,蒙哥马利协助艾森豪威尔指挥诺曼底登陆。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9月1日晋升为陆军元帅。此后,率领英国和加拿大部队转战法、比、荷、德。1946年成为嘉德勋爵士并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西欧联盟常设防务机构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副司令。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50年的军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蒙哥马利始终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他坚持在每次出击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备,虽然对于战争来讲,延缓了进程,但却稳妥可靠,并保证了他在部下当中的声威。1960年和1961年,两次访问中国。1976年3月25日,在英格兰汉普郡奥尔顿逝世。蒙哥马利著有《回忆录》《通向领导的道路》《战争史》等书。背景资料1.《毕业赠言》是胡适在1929年给中国公学18级毕业生所做的演讲。当时18级学生即将大学毕业,作为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应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又该如何去说呢?即将毕业、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问是:上大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解决“饭碗”问题,还是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大学文凭是否只是“抢饭碗”(蔡元培语)的敲门砖,一旦文凭到手,就意味着万事大吉?胡适认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赋予它的。“人生固然如梦,但一生只有这一场做梦的机会”,因此,要想“努力做一个轰轰烈烈像个样子的梦”,而不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混过这几十年”光阴(《胡适全集》第3卷),唯一的选择就是不要抛弃学问。胡适很了解当时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普遍心态,即认为今后生活的首要任务是“做事”。为此,作为他们的校长,作为一个长者,他做了这篇演讲。2.《告别演说》的演讲背景是:1942年8月至1942年10月,蒙哥马利受丘吉尔之命赴北非接管第八集团军。他率领第八集团军会同同盟国沙漠空军在阿拉曼地区与德、意军队激战,最终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扭转了北非的战局。随后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歼北非残敌。1943年7月,他率领第八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战役。1944年他奉命调任,转战其他战场。此时尽管沙漠时期的第八集团军已不复存在(因为第50师、第51师和第7装甲师已返回英格兰),但蒙哥马利的战绩、名声和威望却是和第八集团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离开这支心爱的部队,他有些恋恋不舍。 在12月28日从阿尔及尔亚飞回意大利的飞机上,他满怀深情地写好了对第八集团军的告别文告,并安排在他离任后于1944年1月1日向全体官兵宣读。这篇演说词哀而不伤,充满了军人式的昂扬的激情:有对过去战斗岁月的回顾,有对携手作战屡战屡胜的原因的总结;虽然也有离别的依恋与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战友的感激以及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对第八集团军的嘱托与希望,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坚定信念。基础落实1、改下列划线的字注音亟(  )须   撙(  )衣节食   眼睁(  )睁2、辨析词义(1)功夫·工夫“功夫”,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也指本领或武术。“工夫”,指占用的空闲或时间。(2)旷费·旷废“旷费”,侧重于浪费,涉及的对象多为时间。如:“旷费时日”。“旷废”,侧重于荒废,涉及的对象为学业。如:“旷废学业”。(3)终身·终生“终身”,一辈子,多就切身之事来说。如:“终身大事”。“终生”,一生,多指事业。如“奋斗终生”。要领点拨1、演讲者在演讲时怎样做到“心中有听众”?提示演讲者在确定主题、材料、语言的风格时,要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情况,对听众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心理需求等要进行分析。这样,演讲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听众也才会与演讲者产生共鸣,并认可演讲者的思想观点。2、胡适在《毕业赠言》一文中是怎样与毕业生进行交流的?提示胡适没有摆学者、教育家的架子,居高临下地教训青年人,也没有讲深奥的道理,而是用大家熟知的事例,用亲切的口语来和毕业生交流。3、演讲时为了应对意外事情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变调控。应变调控的情况有哪些?提示调控的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根据听众的反应做调控,二是根据演讲环境的临时变化做调控,三是根据自己临时产生的灵感做调控。探究指津首先梳理全文,在此基础上,初步感受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然后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前提下,比较两篇文章在结构、行文思路、语言运用、称谓等方面的异同,并归纳临别赠言的写作特点,学习写作临别赠言。 点睛之妙点睛一:《毕业赠言》这篇演讲的思路是怎样的?提示第1段开门见山,点明讲话的原因——面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出期望。第2段拋出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不要拋弃学问。段落中心句是“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第3~6段针对毕业生的不正确想法——工作以后,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做学问”,做了简要分析,阐明了应该做学问的几点理由。胡适认为,所谓没有时间、不具备条件,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如何选择。第5段中,用达尔文的事例作证据,证明即使时间少也能做学问;第6段中,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浪费时间的例子,引发听众思考,促使他们作出正确选择。在此基础上,第7~9段表达希望与祝愿。在引用了易卜生“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句话后,胡适又用形象的比喻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的学生:“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拋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最后,在一句“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的期待中收束全文,言简意赅,留下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味。点睛二:这两篇演讲在结构、内容、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提示两篇演讲都由“开场白—主干—结尾”三部分构成。两篇文章的开场白都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内容与情感上有同有异。内容上:《毕业赠言》侧重于展望未来,表达殷切的希望、美好的祝愿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议,类似寄语;《告别演说》有回顾过去,也有展望未来,还有嘱托与希望。情感上:《毕业赠言》侧重于以理服人,运用例证、喻证、引证和正反对比论证,针对毕业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表达一位长者对晚辈的殷殷教诲、谆谆劝诫,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前途命运的关心与诚挚的期待;《告别演说》则侧重以情动人,演讲者以共同的经历引发听众的共鸣,以亲切的称谓拉近距离,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两篇演讲词在情、理方面虽各有侧重,但皆以情感上的朴素、诚挚达到一种打动人心的效果。点睛三:在三方互动中两篇演讲运用了哪些技巧?提示文章是作者向读者单方面地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情绪,他应该调动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之间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演讲中的应变调控以及用各种方式调动听众的情感体验,来拉近自己和听众的距离,就显得很重要。我们来看看这两篇演说是如何做的:(1)人称和称谓,因为是现场演讲,所以都用了“你们”代指听众,第二人称本身就具有亲切、自然、拉近演讲者与听众距离的作用。《告别演说》中蒙哥马利以“战友”和“朋友” 来称呼他的下属,朴实平易,亲切平等,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在战场上没有官兵之分,有的只是在共同浴血奋战中建立起来的战斗情谊,这样的称谓,让全体官兵想起那段辉煌而艰苦的作战岁月。(2)演讲人偶尔也与听众做直接而简单的交流,多用反问句、设问句,或交流看法,或进行诱导。如《毕业赠言》中第6段,用了一组选择问句,与听众做直接而简短的交流,所列举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遍浪费时间的事例,与第5段中达尔文的事例做对比,在反差中鲜明地表达出演讲者的倾向,却没有强加于人的感觉,因为这些都是听众日常看到的现象,因熟视而无睹,现在一经提醒,直接面对诘问产生思考,就较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3)演讲者还对过去共同经历的岁月中的一些片段、场景和胜利原因作总结与回顾。如《告别演说》中有“我们共同作战,从未失败过。我们共同所做的每件事,总是成功的。我知道,这是由于每个官兵忠于职守、全心全意合作的结果……第八集团军之有今天,是你们的功劳,是你们使得它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对于第八集团军自赴北非作战起从未失败的战绩,无须过多强调,只是稍加唤起,过去生活的场景、战斗的经历、取得的荣誉……便会像电影回放一样浮现在每一位听众的脑海里。(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不是“训示”,也不是板着面孔说话,《毕业赠言》虽是一篇“临别教诲”,却给人自然亲切之感。演讲者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的前途做长远的打算和规划。这样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替对方利益着想,当然易于为对方接受。点睛四:有人认为胡适先生在这篇演讲中阐述的不是学习和娱乐的关系,你是怎么看的?提示其实,胡适先生在这篇演讲中阐述的不是学习与娱乐的关系问题,他的态度非常明显,他主张学生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要多抽些时间学习。在这篇演讲中,“看书,还是打麻将”,是演讲的中心话题,第一句“不要拋弃学问”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否定式的判断句,它首先强调了做学问的观点,在语重心长的劝说中,从人生有限的生命对发展的约束、做学问的重要和必要几个方面谈不要拋弃学问。随后又以一个问句发问:“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亟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胡适先生先以两个设问句质疑,把毕业后学生反馈的信息揭示出来,然后以回答问题的方式,从正面陈词,以达尔文的例证,用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书的假设推理,苦口婆心地劝说1929年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三种形式的生活方式,供学生选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