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数对的含义,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研讨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的活动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与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数对的含义,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建立方格图,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方格图。设计理念: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高斯的一段话引入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数对”的概念。1、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班级的位置”提出问题:谁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位置?学生观察后,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设计意图:感受描述位置的多种方法,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2、用规范语言来确定位置。采集学生在描述班长位置的两个重要的信息,并板书。第()组第()个,第()列第()排。课件出示教室的位置图,让学生根据板书的两个重要信息,描述小青的位置。根据板书,学生很自然,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描述出位置第(3)组第(2)个,或者第(3)列第(2)排。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如何用语言规范、准确的确定位置,也为后面学习数对两个数字表示的含义奠定了基础。3、提出质疑,大胆猜想。在学生已经能用语言清楚描述位置时,提出新的问题:谁能发明一种更简洁、更巧妙的方法呢?(面临新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学生大胆尝试,并猜想。(可以用两个数字“3和2”)设计意图:从质疑到猜想,感受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科学故事,引入“数对”的概念。课件出示科学故事,关于笛卡尔受蜘蛛网的启发下发现“数对”的故事,提出用两个数字来表示平面中的一个点。板书:小青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2)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5、认识数对的特点,掌握数对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学生观察表示位置的数对(3,2),找出数对的特点。(1)、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排。(课件出示数对中关于两个数字表示的顺序及含义。)(2)、两个符号。逗号和括号。(逗号把两个表示不同含义的数字隔开,括号将必备的两个数字括起来)(3)、数对的读法。提醒学生在读数对时,要在两个数字中间停顿。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的特点,并能正确读出和写出数对。二、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和确定位置。1、建立方格图,并用数对确定位置。
通过课件展示把小青班上同学的位置也编织在类似蜘蛛网的方格图里。其中一条条水平的线表示第几列,一条条竖直的线表示第几排,两条不同方向线的交点就是一个位置。学生尝试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一些同学的位置。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方格图,提高空间观念2、动手操作,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要求学生在准备好的方格图上,描出自己所在教室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教室巡视,将做的好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评,学生互相交流。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化解难点。三、“夺宝小奇兵”,应用拓展。要求学生每闯一关,要对本关的知识进行总结,谈收获。老师可在学生表述不清时,给予指导。1、第一关:宝藏在哪儿?。学生根据数对,在教室找到对应的位置。(训练学生能根据数对准确确定位置)2、第二关:芝麻开门指定一列、一排的同学分别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学生在发言中,发现规律:同一列的位置,数对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学生在发言中,发现规律:同一排的位置,数对的第二个数字相同。(使学生在游戏中,通过观察-思考-归纳的数学方法,掌握知识)3、第三关:围棋。学生在这样闯关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动脑,问题轻松解决。
4、第四关、第五关、第六关:创设不同的现实情境,重点训练学生在方格图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熟练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意图:使数学的课堂极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训练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四、小结。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学生通过各自的发言,在课堂互相交流,并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和数对相关的知识,引起学生课后的思考。(课后延伸,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板书设计:确定位置两数字(列,排)第(3)组第(2)个第(3)列第(2)排数对两符号(逗号,括号)位置是(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