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刘怀秀教学内容:教材P53—55“小蝌蚪的成长”教材分析:教材在编排设计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创设小蝌蚪的情境,让学生获得信息,提出问题。接着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弄清三位数减两位数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法则。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竖式计算方法。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法则。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你知道吗?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出示课本挂图并对蝌蚪进行介绍。西池塘东池塘原有蝌蚪/只514412变成青蛙/只12689从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指名回答)说:也就是说在412只蝌蚪苗中有89只变成了青蛙,还有多少只蝌蚪苗没有变成青蛙呢?设计意图:从情境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关于蝌蚪的介绍中,让学生接受到保户有益生物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1.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你们会列式吗?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教师板书412-89。下面就用你的方法来算一算好吗?在算之前老师提示大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分步口算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画一画),还可以用画数线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解决今天这个问题,可以吗?好了,孩子们!探究完一种方法了吗?那么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好吗?指名汇报,教师板书412-89=323(只)(1)、哪位同学是用到原来的分步口算方法?412-80=332,332-9=323,用图形表示如下:(2)、借助计数器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412,再拨去89,这时计数器上百位有三个珠子,十位有两个珠子,个位有三个珠子,是323。(3)、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412-89323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强调竖式计算,突出重点。3、刚才我们一起来解决东池塘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算一算西池塘到底有多少只蝌蚪苗没有变成小青蛙?请你看一看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名回答)4、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教师板书514-126=看算式,下面用你想到的方法来算一算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大家交流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1)、有同学会说:514-100=414、414-20=394、394-6=388所514-126=388(2)、借助计数器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514,再拨去126,这时计数器上百位有三个珠子,十位有八个珠子,个位有八个珠子,是388。(3)、还有同学用到竖式计算:竖式计算你们能不能明白每一步是怎样计算的?514-126————388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通过大家来计算东池塘和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苗没有变成青蛙。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二位数以及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计算。我们还曾经学过二位数减二位数如:82—58和今天学过三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总结:在计算三位数减两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时,先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当哪一位不够减时,就从前一位退“1”。教师强调: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算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三、巩固练习1、画一画、填一填、同伴之间在计数器上拨一拨。513-46=指名汇报。2、完成课本第53页,他们做得对吗?和同伴说一说。526482-41-178116314
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汇报。3、完成课本第54页“练一练”。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判断能力,发展了数学思维。四、总结课堂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和一步退位减法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次退位。在计算时,一定记住计算被退位的那个数位上的数时,要记得先减去退去的1,再相减。板书设计小蝌蚪的成长412-89=323(只)514-126=388(只)412514-89-12632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