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电池》教学设计涌山镇朱冲小学刘阿兰教材分析:《回收废电池》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运算意义的及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的:1.借助口算或数线、计算器等直观模型,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加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2.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估算的作用。3.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三位数加法的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理解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估算能力及估算意识。教学准备:教学ppt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ppt出示电池这个东西你们认识吗?(电池)
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电池?电池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它了,可是,在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危害。ppt出示你知道吗?所以废电池可不能随手乱扔,要将它回收统一处理!板书课题——回收废电池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上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二、探索新知1.ppt出示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看!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一起回收废电池了,从表格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说表格里的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情境图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丰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表格中的信息并不简单,让学生说出表格里的信息有利于锻炼学生从丰富的背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2.估一估回收得多可是有奖励的呢!哪个班能得奖呢?(没有可以得奖的班)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得到奖励?(两个班合在一起)哪两个班加起来可以得奖?引导学生估一估,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如:一班和三班加在一起可以得奖,一班可以看作120节,三班可以看作150节,加在一起是270节,可以得奖。)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进行估算,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培养估算意识。1.提出数学问题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2)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3)一班比二班多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加法问题整理出来,其余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以后解决。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学生问题的意识。4.解决问题,探索算法解决问题一:(1)班和(2)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学生列出算式:122+77(1)估一估,说说怎样估算。(2)引导学生画数线,画后交流。(3)指导学生拨一拨计数器:先拨122,再继续拨出77,看一看是多少。(4)列竖式:回顾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计算后交流。
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解决问题二:(1)班和(3)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废电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交流汇报,重点交流各种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设计意图:解决问题一时以教师的指导为主,解决问题二时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有收有放。计算过程中,以教材提供的方法为主,又不局限于这几种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巩固练习1.第一题。学生独立画一画,拨一拨。学生结合拨计数器和画数线,再次经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过程,深化对算理的理解。2.第二题。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估一估,解决问题。练习从表格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培养估算能力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第三题。学生独立计算在练习中巩固三位数竖式计算。4.第四题。学生标出大概位置,解决问题。复习方向与位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感。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