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习题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习题3

ID:1016800

大小:37.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习题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彭子冈不少人有接飞机的经验,然而谁也不能不说昨天九龙坡飞机场迎接毛泽东先生是一种新的体验。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和平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也许可以作为祥和之气的开始吧。机场上飞机起落不断,到2点37分,赫尔利大使的专机才回旋到人们的视线以内,草绿的三引擎巨型机,警卫一面维持秩序,一面也没有忘了对准了他的快镜头。美国记者们像打仗似的,拼着全力来捕捉这一镜头,中国摄影记者不多,因此强调了国际间关心中国团结的比重。塔斯社社长普金科去年曾参加记者团赴延安,他们也在为“老朋友”毛泽东先生留影。昨日下午6时有重庆对莫斯科广播的节目,普金科看看表,会心地笑了。第一个出现在飞机舱口的是周恩来,他在渝的朋友们鼓起掌来,他还是穿那一套浅蓝的布制服。到毛泽东、赫尔利、张治中一齐出现的时候,掌声与欢笑声齐作。延安来了九个人。毛泽东先生,52岁了,灰色通草帽,灰蓝色的中山装,蓄发,似乎与惯常见过的肖像相似,身材中上,衣服宽大得很。这个在9年前经过四川边境的人,今天踏到了抗战首都的土地上。这里有邵力子、雷震两位先生,这里有周至柔将军,这里有张澜先生,这里有沈钧儒先生,这里有郭沫若先生……多少新交故旧,他们都以极大的安定来迎接这个非凡的情景。“很感谢。”他几乎是用陕北口音说这三个字,当记者与他握手时,他仍在重复这三个字,他的手指被香烟烧得焦黄。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频繁的开麦拉镜头阻拦了他们的去路,张治中部长说:“好了吧。”赫尔利却与毛泽东、周恩来并肩站立,抚着八字银须说:“这儿是好莱坞!”于是他们做尽姿态被摄入镜头,这个全世界喜欢看的镜头。张部长在汽车旁边劝:“ 蒋主席已经预备好黄山及山洞两处住所招待毛先生,很凉快的。”结果决定毛先生还是暂住化龙桥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改日去黄山与山洞歇凉。毛、张、赫、周4人坐了美大使馆2819号汽车去张公馆小憩,蒋主席特别拨出一辆2823号的篷车给毛先生使用,也随着开回曾家岩50号了。侍从室组长陈希曾忙得满头大汗。记者像追着看新嫁娘似的追进了张公馆,郭沫若夫妇也到了。毛先生敞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他和郭沫若先生仔细谈着苏联之行,记者问他对于中苏盟约的感想时,他说:“昨天还只看到要点,全文来不及看呢。”我以为他下飞机发的中英文书面谈话甚为原则,因此问他:“你这谈话里没有提到党派会议与联合政府,这次洽谈是否仍打算在这两件事上谈起呢?”他拍着中文书面谈话说:“这一切包括在民主政治里了。还要看蒋先生的意思怎么样。”对于留渝日期,他说不能预料。他翻看重庆报纸时说:“我们在延安也能读到一些。”他盼望有更多的记者可以到延安等地去。张部长报告蒋主席电话里说,8时半在山洞官邸邀宴毛周诸先生,因此张公馆赶快备办过迟的午宴,想让毛先生等稍事休息后再赴晚宴,做世界所关心的一个胜利与和平的握手。1.新闻第一段说“迎接毛泽东先生是一种新的体验”,怎样理解这句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一新的体验可以有几点理解:①迎接的客人特别,体验与众不同;②迎接阵势简单,没有口号、鲜花、仪仗队;③迎接的意义非凡,关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的幸福。2.依据时间顺序,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二、机场的欢迎场面;三、张公馆的面对面采访。3.在作者看来,毛泽东到重庆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认为这是一个会给中国带来和平的喜讯,是“祥和之气的开始”,它维系着“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后文多次提到,如“于是他们做尽姿态被摄入镜头,这个全世界喜欢看的镜头”“做世界所关心的一个胜利与和平的握手”。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篇新闻特写,完成4~7题。0.01视力中的多彩世界周雅琳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顾城写这首诗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有一天,有一个人像他一样,不仅如此寻找光明,更是活出了另外一片天地,他就是张骥良——今年53岁,京城知名的盲人撰稿人。他的视力只有0.01,可他看到的却不止是0.01的世界。在残联见到张骥良的时候,他正在办公桌前忙碌着。我们很难想象面前的这个人,居然会是一个采访过国内外众多知名人士的人物。“我是1994年下的岗,那个时候,确实是有种山穷水尽的感觉!当时就是一种走投无路的局面,一切都得重新开始!”面对生存,张骥良当上了自由撰稿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靠“卖字”为生。刚开始,经常是稿件投出去以后就如泥牛入海。每每看到空空的邮箱,张骥良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并不气馁,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仍然坚持写作。现在的张骥良已经是《三月风》杂志社和《家庭周末报》的特约撰稿人。相比采访名人,令张骥良更加自豪的是他为残疾人兄弟所做的“维权行动”。“那天是星期五,我在残联值班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边说一边哭。”听到残疾朋友受欺负,张骥良坐不住了。几方取证不说,张骥良还来到了这个残疾朋友的村子,听过残疾朋友母亲的哭述,再一看现场,张骥良更加来气了——于是,张骥良拿着批复下来的上访材料,第二次摸索着来到了村委会……张骥良办公桌上的那部电话,被他变成了一个爱心热线,有来寻求帮助的,有来表示感谢的,当然,也有打来电话,请求帮助圆梦的。“有一天我正值班呢,来了个电话,他们说,顺义区的交庄户遗址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了,盲人朋友看不见,但很想感受一下,摸摸地道也行。”盲人朋友敢想,张骥良就敢干。于是,他就组织了一个摸地道团,由他亲自带队,带盲人朋友进展馆下地道。此时的张骥良十分得意:“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没有远离他们,没有抛弃他们。让他们的思想不再缺钙,精神补钙非常重要,人的爱心也是一种钙。要让他们真正从骨子里回归社会,从精神上站起来。”梦想也可以“触摸”吗?也许你从来没这样想过,可张骥良和他的盲人朋友们却做到了。 张骥良常常自嘲地说:“没有人把我当做盲人。”在采访就要结束的时候,当问到“如果给你一天光明,你要做什么”时,张骥良却一反常态,一瞬间眼泪就迸出眼眶。张骥良说:“53年了,我从来没见过我妈妈是什么样。如果我有一天光明的话,我肯定要看看我妈妈长得什么样,是她给了我生命,把我抚养大。”4.文本中说“他的视力只有0.01,可他看到的却不止是0.01的世界”,解释这句话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明确新闻人物是谁,整体把握其生活轨迹,同时需要体味作者蕴藏其中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理解语句的含意。答案:京城知名的盲人撰稿人——张骥良的视力只有0.01,可他看到的却不止是0.01的世界,他靠自己的努力活出了另外一片天地。体现了作者对写作对象的褒扬与赞颂。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展示新闻人物张骥良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下岗后靠“卖字”为生,不气馁,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仍然坚持写作;②愿意为残疾人兄弟进行“维权行动”;③帮助残疾人圆梦,“触摸”梦想;④热爱母亲。(意思对即可)6.文章中说“精神补钙非常重要,人的爱心也是一种钙”,这句话有着怎样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任何语句都有语境,语句含意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关注该句语境,不难发现文中对该句阐释和补充的相关语句。答案:要用实际行动,让残疾人感受到这个社会没有远离他们,没有抛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触摸”到梦想,让他们真正从骨子里回归社会,从精神上站起来。7.依据文本,谈谈文本的寓意以及自己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首先根据文本总结文本的寓意,然后联系生活谈自己获得的人生启示。答案:寓意:①身处逆境也不要放弃;②关心别人,成就自己;③ 关注特殊群体,关注社会。启示:略。(言之成理即可)三、语用创新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材料2: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重要信息,然后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表达。作答时,考生首先要明确两则材料均是围绕清明节祭奠一事展开的。两则材料中,材料1侧重阐述的是近几年清明节祭奠出现的趋势,材料2则侧重讲今年清明节祭奠所出现的新变化,材料1与材料2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前后关系,而事件本身则出现变化,通过筛选、提取与概括,不难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作答时,考生首先要回答出自己对清明节祭奠形式的看法,如赞同或反对,然后多角度阐述自己这样认为的理由,阐述时,事件本身的社会价值、意义、影响应该成为佐证观点的重点。答案:(示例)(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2)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9.下面是关于扑灰年画的一段报道。请对其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超过30字。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是山东高密一个王姓人家,最初他们临摹一些文人画和庙宇壁画出售,后来,对文人画和庙宇壁画进行借鉴、创新,开创了最早的扑灰年画。作画时,先用烧成焦炭的柳枝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笔描下来,这就叫“样子”。再用白纸拓扑,一稿可以拓扑上百张,“扑灰”由此得名。到清朝道光年间,由于各个派系竞相发展,涌现出一批作画能手,有歌谣称:“红绿大笔抹,市上好销货,庄户墙上挂,吉祥又红火。”高密扑灰年画进入鼎盛时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清朝道光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