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洋县南街小学张涛一、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点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特点打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二、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动手探索的能力,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也可以借助尺子来度量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寻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的。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出课题。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卡纸,复习长方形、正方形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动手操作,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1)折一折,量一量,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出示多媒体课件,明确任务】(2)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2.小组汇报交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引导学生先汇报长方形,学生汇报完长方形后让学生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然后再汇报正方形的特征。教师同时板书。3.师生共同小结。4.找出两个图形的异同点。(三)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用直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学生活动后展示,让学生评说怎么画。
(四)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1.学生猜测信封里装的是长方形纸片还是正方形纸片。2.拉一拉、推一推、说一说。(五)练习拓展1.画一画课本第73页第1题。2.折一折课本第73页第2题。3.数一数课本第73页第3、4题。 (六)动手操作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七)总结梳理,课后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2.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面上也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告诉你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