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澳星风险发射
作者简介李鸣生,四川人,1974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现供职于解放军出版社。已出版各种文本20部。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箭今夜飞起》、《花太阳》;长篇报告文学“航天五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风雨“长征号”》、《远征赤道上空》)、《中国863》、《国家大事》、《全球寻找“北京人”》等;“李鸣生专访”系列《与智者聊天》、《毛泽东的随行摄影记者》;此外还有电影电视剧本、电视专题片等多部。
结构分析第一小节:中方发射指挥部汇总各方面情况,确定卫星发射日期。叙述重点是讨论的过程,表面的平静蕴含着情感的波澜。末尾点明要向北京汇报,引出下文。第二小节:中央紧急会议商议是否现场直播。叙述重点是多方衡量利弊和决定的过程。
第三小节:叙述合作三方代表签字仪式,并描写等待升空的火箭和卫星。叙述重点是火箭和卫星的外观。特别突出了外方人员眼中的火箭形象,在作者看来,这几乎是中国航天事业形象的代表。第四小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发布转播澳星发射的消息后,发射准备工作突然出现问题。大篇幅描述浮子问题解决的过程,侧重点是中方技术人员面临的巨大压力。结尾点出另一突发事件(下雨),在叙述中制造了新的紧张。
第五小节:描述多方人员对下雨的态度和对策。叙述重点是解释下雨对火箭发射的影响,字里行间制造忧喜参半的感觉,引发读者更多的期待。第六小节:准备工作结束后的平静状态。叙述重点是点明人们对火箭发射的担忧,营造了不确定性的因素,进一步制造忧虑和悬念。
第七小节:距离发射80分钟时发生的新情况迫使发射程序暂时中止。叙述重点是新问题的解决过程及其影响。第八小节:发射程序恢复和成功发射的过程。叙述重点是火箭发射前后各方的心情。
第九小节:略写庆功宴会。第十小节:成功发射之后的各方反应。叙述重点是将奥运会功臣和航天英雄的待遇进行对比,欣喜中包含心酸。
全文主旨本文叙述了澳星发射曲折艰辛的不平凡历程,赞扬了航天英雄们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如何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局部性的、暂时性的失败,如何在失败中使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责任感得到保持和延续等问题的思考。
探究与点拨1.阅读课文,说说这次发射的“风险”表现在哪些细节上。作者是如何烘托发射前夕的紧张气氛的?思考与探究
探究与点拨分析:(1)风险表现在:首先是本次发射之前的失败,其次是发射时间的不变和天气的限制,还有全国电视直播带来的压力,最后是发射准备过程中出现的两次意外事件。(2)在情感基调上欲扬先抑,在叙述过程中不断强调发射的紧张气氛和航天人面对的沉重压力;关键情节的时候多用短促的句子营造气氛;用人物的内心描写与情节相映衬,用极其简略的外貌描写表现紧张气氛对人的影响。
2.报告文学同时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试从结构、时间、地点方面分析本文是如何把文学性和新闻性在叙述事件中结合起来的。
探究与点拨分析:从结构方面来看,构成事件的十个小节中,几乎每个小节都可以单独成为一篇新闻或通讯的主体。作者以报告文学作家特有的敏感将这些事件结合起来,营造了跌宕起伏的事件,并勾勒出众多的人物心理,保证了文学性和新闻性在叙述中的结合。这十个小节中事件发生的时间,仅仅是四天之内,在时间方面比较紧凑,由此体现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特征。另外,十个小节提供的活动地点和地点的转移,也都相对集中。时间、地点的相对集中,同样保证了文学性和新闻性在叙述事件中的结合。
3.《澳星风险发射》名为报告文学,读来却如读史,读者不仅对澳星发射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性事件有了比较全面、比较深透的认识,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开阔的历史视野,深沉的历史情怀。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史诗性特点?
分析:《澳星风险发射》虽为报告文学,读来却如读史,读者不仅对澳星发射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性事件有了比较全面、比较深透的认识,而且能够感受到作者开阔的历史视野,深沉的历史情怀。
探究与点拨4.《澳星风险发射》是以叙述事件为主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不存在“中心人物”,但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叙述和描写,塑造出哪些“人物群体”?这样写有何作用?
探究与点拨分析:首先是我国航天工作者的群体,他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且曾经经历了一次失败,最终以出色的技术素质获得了成功。其次是中央决策者的群体,他们为航天工作者们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探究与点拨最后是外方人员群体,他们当中有美方代表、澳方代表和普通工作人员。提供有别于中国人的观察角度,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审视和体验澳星发射的艰辛和成功。可以说,“主要人物”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