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语》十则第一课时出示目标1.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2.掌握重点字词句。3.畅读课文,并且背诵各则语录。预习导学新课导入(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皓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生齐答:孔子和《论语》。作者链接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文体链接《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四书之一,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合作探究读准字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曾(zēng)子罔(wǎng)殆(dài)诲(huì)女(rǔ)知之乎是知(zhì)也自省(xǐng)弘毅(hónɡyì)凋(diāo)己(jǐ)所不欲勿(wù)施于人死而后已(yǐ)焉(yān)哉(zāi)读准节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读懂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3)是知也(“知”同“智”,聪明。)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3.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1)而: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知: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②领悟(温故而知新)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同“智”,聪明(是知(zhì)也)拓展延伸归纳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1.“单”变“双”(这类字最多,但无须死记,多看就知道了):学——学习朋——朋友温——温习乐——快乐师——老师知——知道思——思考见——看见改——改正择——选择道——道路己——自己2.通假字(这类字的读音跟所通的字一样,一般注释中都有):说:通“悦”,高兴,开心。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时:按一定的时间习:复习自:从愠:生气,发怒曰:说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故:旧的知识信:真诚,诚实善者:优点从:跟从,学习可以:可以凭借
以为:把……当做4.语气词(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乎:相当于“吗”。矣:相当于“了”。也: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焉:有不同的意思,有时是“了”,有时无义,作“在里面”。当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第二课时出示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处事的能力。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预习导学复习导入(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合作探究文本探究1.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1)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2)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3)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4)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5)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6)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2.归纳名言警句(1)用于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用于品德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读了《论语十则》,谈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拓展延伸1.《我心目中的孔子》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我在读《论语》时,我的思绪就常常穿越时空走进孔子的那个时代,也许正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任重道远精神,才与众弟子无间隔地坐而论道,使那些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浩然正气。我想,孔子这样做时,一定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圣人先师。他不过是一个童心未泯又热爱艺术且善于思想的真诚人罢了。与其说喜欢孔子的学说,不如说更喜欢孔子这个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那么你心中的孔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料,了解他的身世、他的故事、他的主张、他的性格、他的为人等等方面,充分掌握材料后,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份读书报告。2.归纳总结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调(调整倒装句句序)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当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