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老子》五章
加入VIP免费下载

2 《老子》五章

ID:1017472

大小:3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论语》、《老子》——“儒道互补”专题探讨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第二单元中的一节课。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本单元经典原文《论语》十则和《老子》五章的基础上,通过儒道两家学说比较,从而对儒道两家基本思想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儒道互补”是本单元的单元题目。由于种种原因,儒道两家思想,在后世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两种思想。它们存在差异又相互制衡,为人生提供多样选择。“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妙处在于指导人们在现实与超越、前进与迂回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从而保持自我,使生命有后续力。“儒道互补”让人们儒道兼修,互补为用,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又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精神空间。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往往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儒道互补”也将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可以说,选择“儒道互补”这个专题,既可以进一步认识儒道两家思想,更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教益。了解了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了解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理解“儒道互补”的人生意义。二、学情分析初中语文课本、高中必修及这册选修课本中共选《论语》十七则,高二的学生通过这十七则《论语》的学习,已经对儒家思想有了初步了解。但学生们对道家思想的了解甚少,只停留在历史课本中的简单介绍上。学生学习了《老子》五章后,多数学生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对道家学说的关键概念的表面理解上。由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借用丰厚的历史资料和鲜活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理解儒道两家思想。同时,“儒道互补”是一个很宽泛的课题,它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些问题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仍未达成共识。它字面上理解很简单,但仅了解二者可以相互补充,便流于空泛。教材中编选的《论语》十则、《老子》五章相对比较零散,学生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研究角度,将零散的信息点进行整合、比较,从而了解儒道差异、理解“儒道互补”。因此,学生理解什么是“儒道互补”,儒道如何构成“互补”是本节课的难点。三、教学方法的选定根据重、难点的设定,制定教学方法如下:8/8 作1、立足文本,选取恰当的研究角度2、合作探究,比较儒道两家思想异同3、补充拓展,丰富学生们的感性体验4、古为今用,引导学生传承儒道文化教案课题《论语》、《老子》——“儒道互补”专题探讨教学目标1、通过《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比较,了解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2、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著作思想,理解儒道互补对人生的积极意义。3、感受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引导当代中学生追寻、传承儒道文化。教学重点了解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理解儒道互补的人生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儒道互补技术准备多媒体板书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研读文本教学过程一、导入屏幕打出奥运会开幕式录像节选教师:导入语:刚才的录像,让我们重温了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精彩场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阵阵呐喊,体现了儒家“仁爱”的胸怀;太极拳表演的一招一式,展示了道家的“无极”境界。千百年来,儒道两家互动、互补、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今天,让我们以《论语》《老子》为依据,认识构成中华文化主体的儒道两家,探讨“儒道互补”这个专题。二、从《论语》《老子》看“君子”与“圣人”(一)结合课外调查,找到恰当研究角度教师:所谓互补,就是相互补充,它是以二者之间的差异为前提的。我们要研究“儒道互补”就必须先比较儒道的不同。儒道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比较研究。为了找到这个切入点,课前,我们作了初步的调查,以下是其中几位同学的观点。(打出课件)“儒道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人准则。”张皓月“儒道的差别体现在对人的规范准则不同。”郑婧侠“儒道的差别体现在为人处事的准则不同。”周晓曦(还有田少琪、刘鑫、朱玥、郝志勇、赵月、王也、刘滢等也同时提到了)师生活动看奥运开幕录像,感受儒道互补的魅力结合调查找到恰当研究角度教师板书:君子、圣人8/8 作2、比较探究他们共同发现:儒道两家分别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做人的准则,这种做人的准则在《论语》和《老子》中体现在两个人物形象上——“君子”“圣人”,今天我们就选取“君子和圣人”这个角度,来看儒道互补,借以窥斑见豹。(二)重点研读相关章节,理解孔子、老子树立的楷模特点教师:请大家打开书,将《论语》十则含有君子、《老子》五章中含有圣人的语句画出来。学生: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找到的内容教师:从这三则、两章中看,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老子所说的“圣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呢?(标注在每则的相应位置上)学生:学生代表发言(先/孔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后/老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师生互相补充,概括《论语》中“君子”和《老子》中“圣人”的特点。教师小结:孔子和老子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楷模《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有德、有仁,能够克己复礼、奋发有为。《老子》中为我们描述的圣人,无辨、无争,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不去妄为。三、从君子与圣人看儒道异同教师:孔子、老子为什么树立“君子”“圣人”这样的楷模?那么我们就先要看看孔子、老子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学生:打出背景,一学生读背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一)孔子树立“君子”这个楷模的原因教师:请同学们依照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先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树立“君子”这个楷模?学生:学生谈1-2学生。(二)老子树立“圣人”这个楷模的原因教师:孔子为我们树立“君子”这样的楷模,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老子,为什么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与“君子”差别很大的“圣人”形象?依照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多几个同学发言。(三)探讨儒道主张的异同教师:通过以上的研读,请大家归纳儒道两家的异同。1-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画出课文相关语句读背课文教师板书:有、无克己、顺应结合背景研读探讨儒道主张异同8/8 作3、鉴赏感悟通过研读,我们发现,儒道两家同样不满于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民不堪命的社会现实,他们拥有共同的理想: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面对这个混乱的时代,儒家的主张是做“加法”,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一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而道家的主张是做“减法”,要求人们丢弃扰乱自然天性的东西,那么社会就没有纷争,天下就太平了,他强调一种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正是由于儒道两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的二者互动互补的关系。学生:我们一起再把有关君子和圣人的章节齐读一遍。四、从古代文人看儒道互补(一)从苏轼词看“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教师:在孔子、老子之后的2000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正如林语堂所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的影响,在课后的阅读指南中说得特别好,请同学们打开书20页(一个学生朗读。学生:你熟知的哪个文人是这样的代表?教师:那么我们先以苏轼的两首词为例,来看看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学生:打出课件,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学生:两个学生朗诵两首词(将你感受到的诗人情感,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大家)朗诵的学生谈体会(如何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其它学生:请对他的朗诵作一评价,情感把握得是否得当?你尝试读一读。教师:有人评价:苏轼的人生是儒道互补的人生,这两首词中如何体现的?学生:进一步探讨。(二)“儒道互补”对其他文人的影响教师:苏轼的人生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人生,千百年来,儒道互补影响着,像苏轼一样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教师板书:社会、规律朗读感悟朗读苏轼的词感受儒道两家对苏轼及词风的影响明确儒道互补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影响8/8 作4、书写感悟课堂小结你还知道“儒道互补”哪些文人身上得到体现?学生:举1-2例五、儒道互补的人生启迪“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儒道互补”的智慧对你的人生有哪些启迪呢?请你用你喜欢的语言样式,写出“儒道互补”对你的人生启迪。学生当场写,教师选取佳句,读给大家,请作者简单解释六、课堂小结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儒道互补”这一专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一些专题研究的方法:如选择恰当的研读角度,对相关的内容对比研究等。同时,在思想上我们应该获得一些启迪: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让古代先贤的智慧在我们的血脉中延续。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人生漫漫旅程中“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做一个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也能做一个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书写感悟展示佳句板书设计儒《论语》君子有(克己)社会道互《老子》圣人无(顺应)规律补课后反思一、对专题式教学的一点体会上学期末,市教科院继教研中心中语室刘宇新主任第一次给我们指导这节课时,他曾生动地打了一个比方:“专题不是一整块豆腐,但它是一块豆腐干”。由此,我悟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学生在研读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面面精深。我们课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文化经典形成初步认识,学会研读文化经典的方法,以利于学生日后进一步研读这些经典。在这节课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就我而言,儒、道两家文化如同“全牛”,我们的专题研究可能只是一块“牛肉干”。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在“目中览全牛”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易于学生理解和探讨的研究角度,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化繁为简,将诺大的“全牛”提炼、浓缩为一块“牛肉干”,让学生从中品味经典的美味。今天我讲的“儒道互补”这节课中谈到“儒家是在做加法,道家是在做减法”。其实这也是我在这次备课中的深刻体会。关于“儒道的差异”这一问题,我查阅很多资料,将许多的观点进行归类,由若干条变成七条,由七条变成四条,又由四条变为两条……8/8 作有时刚备完的一次课,自己颇为得意,但试讲时依然难以顺理成章。我想了很多办法,又增加了一些环节设计,试讲效果依然不佳,学生们的探讨总是与我备课时的设想偏差很大,导致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衔接不畅。最后一次试讲依然没有找到出路,急得我还哭了一鼻子。是丰台教育学院教研员亓东军老师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我们简化了一些环节,思路流畅了许多。由此我悟到,语文课,尤其是《中国经典文化研读》这样高难度的选修课,老师在备课中要做“加法”,加强自己对教授内容和相关资料的把握。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则要做“减法”,简化教学环节,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刻。5月14日北京市教科院继教研中心王云峰主任亲临现场,对我们的课做了点评。他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了,自己先前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总是“做加法”。那是因为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儒道差异”“儒道互补”,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寻着教师的思维路线,得出教师预设的结论。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失败的。正如王云峰主任所说,教师的教学设计每一环节都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尤其像这样开放性较强的“专题式教学”,要将选择的权利、思考的权利、评价的权利还给课堂的主人——学生。二、本次“专题式教学”中的方法总结方法(一)立足文本,选取恰当的研究角度。儒道互补,是以两家学说的差异为前提的,儒道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中学课堂,不可能一一涉及,这节课力求立足教材中的《论语》十则、《老子》五章,寻找到恰当的研究角度,对儒道两家的基本思想进行比较,认识儒道两家的异同。为了找到一个恰当而易于学生理解的研究角度,在学生学习了《论语》十则、《老子》五章之后,我对学生做了初步的调查,“你认为儒道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很多学生都发现了《论语》中多次出现“君子”,《老子》中多次出现“圣人”,这其中代表着儒道两家不同的人格追求,而这人格追求背后透射着儒道两家的基本主张。因此我把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通过《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比较,了解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这节课证实:这个研究角度便于学生在浩如烟海的儒、道两家的著作中找到一个适当的小切口,从而对该专题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二)合作探究,勾连相关的知识体系。选修课有别于必修课,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要侧重于实际应用、侧重于鉴赏陶冶、侧重于探索研究。这节课以《论语》十则、《老子》五章为中心,勾连了先秦时期的时代背景,勾连了儒道两家主张的异同,勾连了初中课本和高中必修课中的苏轼的词及生平,勾连了学生熟悉的古代文人和作品,勾连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力求通过相关知识的勾连,既让学生回顾、夯实已有的知识,又为他们打开学习思路,把探讨研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方法(三)补充拓展,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8/8 作“儒道互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的感性体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呢?纵观历史,中国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往往儒道兼修,互补为用,他们以儒道互补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用以安身立命。如果从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转变中领悟“儒道互补”,学生们的感悟会更加具体而深刻。为此,我选取了苏轼的两首词,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地研读,从而感受“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感受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一生的积极意义。方法(四)古为今用,引导学生传承经典文化。“儒道互补”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智慧,也将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入世又富有超越精神的人生哲学,人们将从中获得教益。作为中学生理应从儒道文化中汲取智慧。因此,这节课最后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书写“儒道互补”对自己的人生启迪,使他们怀着对文化经典的敬畏之情,走近古代先贤的思想。以上是我上《论语》、《老子》——“儒道互补”专题探讨这节课的一点收获,当然这节课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中课堂节奏前松后紧,有些地方教师点拨不够透……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寻。附学生的感悟:学生感悟1、蝶恋花·儒道温良恭俭礼以弼,儒者苦求,时时仁不弃。万象朝宗谦卦里,聃丘亦可有合璧。齐家修身刀兵退,道法止戈,皆是将民惠。力从天道终不悔,为民甘滴仁义泪。(刘鑫)学生感悟2、达则弘儒于世循礼重仁义穷遂以道自遣弃欲顺自然(付婧媛)学生感悟3、一丝洒脱,一缕逍遥,达天命,顺人道,天人合一几分忠孝,几许豪迈,志于仁,修于德,德仁成双(胡天天)学生感悟4、上联:孔子说“礼”礼约人人为仁事下联:老子言“道”道顺天天法自然横联:儒道互补(张涵)学生感悟5、8/8 作守礼爱人为君子,淳朴超然成圣人。漫漫时光传千载,谆谆教诲享一生。(韩建业)学生感悟6、人生如不竭之河,缓缓流过。旅程中,志在林泉,胸怀廊庙。以动继言,以真言境。功名不可星满,做人恰到好处。天地放宽于心,恩泽流长于世。(张娜)8/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