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语》十则》【学习FI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③积累成语、榕言、警句。教学重难点【相关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做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対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为说,为屮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卅:界I•人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Z-。体例主耍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批方法。学习字词生字:人不知而不愠(ydn)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di)不亦说(yuetl)乎三省(xing)吾身传(chudn)不习乎诲女(rD)知之乎不知为(wdi)不知是知(zhi)也厌:满足。【参考译文】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品徳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有竭尽全力吗?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教我的东西没有去复习吗?〃孔子说:“温习IH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说:“光读卩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孔子说:“由(了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见到贤能的人就
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要自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孔子说:“儿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氏处来学习,他们的知[处,自己如果也冇,就要改掉它。〃曾子说:“读书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大度,意,忐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闻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当作口己的责任,负担不也是很沉重的吗?死了以后才停止,路程不也是遥远的吗?〃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天气,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自主学习】参照下列重点词语学生白学课文重点词语1.通假字:“说”通“悦”,愉快。“知”通“智”,智慧。“女”通“汝”,你。2.重点词语解释: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罔:迷惑。殆:疑惑。耻:动词,认为……可耻。是以:因此。是,这,此。以,因为、由于。默而退之:“识”读作zhi,记的意思。川:河流。.斯:这,文屮指河水。逝:流逝。舍:止息。尝:曾经。诲:教导。愠:怨恨。善者:指优点。倦:疲倦。【合作探究】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话是谈学习兴趣?1.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Z2.•谈学习态度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Z为知Z,不知为不知3.谈学习兴趣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怎之者4.谈个人道德修养的:
人不知而不愠1.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明确:在新知与I口知的关系上,孔了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了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了认为“学而时习Z”。学,指礼、乐、射、御四门课;习,指实习。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实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屮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了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乂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2.“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提示:表顺接的有:学而时习Z.、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Z、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学而不厌。4.从本课中捉炼的成语冇那些?不亦怎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逝者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斯【当堂训练】笫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5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苦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3.解釋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⑺见贤思齐焉(齐:)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然后知松柏Z后凋也。
⑶冇一言而可以终身行Z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3.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徳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5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而:4.试将木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3分)5.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6.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4分)第二部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白远方來,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tl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⑷了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⑸子卜I:“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Z,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⑹子FI:“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⑺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⑻曾了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了□:“岁寒,然后知松柏Z后凋也。”(《了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7.“而”的用法冇: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温故而知新()⑸学而不思则罔()⑹择其善者而从之()10・《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o(3分)10.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3分)
10.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11.“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12.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來的一则是。(4分)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4分)14.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4分)15.“岁寒,然后知松柏Z后凋也。”这是借松柏Z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彖?(5分)1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⑶知Z为知Z,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9、“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用原文句了填写)(5分)20、笫八则中“重”和“远”分別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21、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4分)22、下列旬了中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棊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勤奋好学。《论语十则》答案1.略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3.⑴说:通“悦”,愉快⑵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⑶信:真诚,诚实⑷新: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⑸罔:迷惑。殆:有害或疑惑⑹知☆:通“扫”,聪明⑺齐:相同⑻弘毅:强毅4.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人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人吗?(2)(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⑶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⑷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耍施加在別人身上。5.略6.成
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己等,解释略7.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犬Fo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8.略9.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10.要冇正确的方法和态度11.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1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13.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5.言行要谨慎,不要令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16.择具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7.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吋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18.(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了吗?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19、任重而道远20、“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D3.《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预习提纲】1.文学常识。孔了,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阪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纽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i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2—。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
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而。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了和他的弟了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1.字词。人不知而不愠(yun)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l)不亦说(yue邑)乎三省(xing)吾身传(chuan)不习乎诲女(rti)知Z乎不知为(wQi)不知是知(刁hi)也2.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3.重点词语。TH:"学而时习乙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了乎?”(《淫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贡问口:“孔文子何以谓Z'文'也?”子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Z'文'也。”(《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在川上,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吾尝终H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4.试翻译下面的句子。(1)有刖自远方來,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而归纳文章中的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合作展示】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运用“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Z”与学习方法、习惯侑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3.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1)成语类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①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谈修身做人的有刖自远方來,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Z后凋己所不欲,勿就于人4.思考下面的问题。(1)“学而”章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
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2)“温故”章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來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3)“诲女”章《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冇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了》书里记了路盛服见孔了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屮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了。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5)“岁寒”章孔子借松柏Z后凋比喻什么?【检测反馈】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贝U殆。”(《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⑷温故而知新()⑸学而不思则罔()・⑹择其善者而从之()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3分)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o(3分)1.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來的一则是。(4分)7.“知Z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4分)8.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Z师;不善人,善人Z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o(4分)9.“岁寒,然麻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5分)10・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白省也。1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o(用原文句子填写)(5分)1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1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4分)14.下列句了屮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D、武斌同学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这归功于他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己所不欲,勿丿施于人,勤奋好学。【学习心得】6.《论语》十则【预习提纲】1.(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來,不也快乐吗?(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4)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5)那大概是“恕”吧!口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丿施加在别人身上。【合作展示】4.(1)“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徳的人;有吋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
义。孔子一牛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口谓Z“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粧神足可为百世之师。(2)《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3)孔了说这帝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4)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而。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5)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检测反馈】1•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并列⑷表承接⑸表转折⑹表承接2.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3.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4.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5.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言行要谨慎,不要夸人自己的知识和本领。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Z。9.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吋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10.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⑷看见贤人耍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11.任重而道远12•“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上;“远”表现在“死而后已”上。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D专业好文档精心整理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