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修齐治平”的基本思想,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2、理解《大学》“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分析递进论证的内容与效果。3、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第三课时编写人:优化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人:授课日期:编号:25【学习目标】1、读懂第6段,落实全文基础知识,积累文言词句,背诵部分内容;2、联系现实深入理解儒家“修齐治平”的主张。【自主学习】一、自学第6段(20分钟)自学要求(ABC层):读懂6段(能在不借助资料的情况下自主翻译,做好重点字词句释义笔记并掌握,并写下疑问)背诵一部分内容;联系现实,写下一点感悟。学习步骤:1、默读——默读一遍。2、译读——逐句翻译,不懂的字词可借助《考一本》解决,还有疑问的留下记号“?”。3、悟读——结合“课堂探究”,写下对某些内容的联想与感悟。用?标出不懂的地方,在合作时间小组内解决。4、诵读——诵读并尝试背诵第一节。自学检测(盖上课本和《考一本》,检测落实情况)(8分)自测得分:1、解释加点词(4分)①上老老而民兴孝()②上恤孤而民不倍()③德者,本也()④财者,末也()2、翻译下列文句。(6分)①是故君子先慎乎德(2分)②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2分)③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2分)【我的疑问】【当堂检测】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D.孝者,所以事君也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全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④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⑤此所谓诚于中,形于外 ⑥上老老而民兴孝⑦上长长而民兴弟 ⑧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⑨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A.①②③ B.②⑤⑨ C.④⑥⑦ D.③⑦⑧3.下列有关课文中节选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学》是修身治人的儒家规则,它建议人之追求与建屋相似,须先打好基础,才能按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完成个人追求。B.《大学》中提倡“君子必先慎其独也”,指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容易犯错误,做人必须表里如一,所以应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遵守道德规范,才算是君子之行。C.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D.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4.句子翻译题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5分) ⑵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5分) 5.下列有关于儒家经典的相关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B.儒家的“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C.“四书”概念最早由南宋大儒朱熹提出,《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D.传说“四书”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知识链接】《大学》能教给我们什么大学之道,所传之大,它唤醒的是人们心中沉睡的神秘力量,让人于振奋之中醒来,从自己开始,成就人生的伟大事业。大学之道,所传之广,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不息向上的奋斗精神,纵然是在逆境之中,也能够成就自我人生,成就天地之间的昂藏正气。 大学之道,所传之深,它所传导周边的是一种伟大人性的感召,让一个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能够于万众中凭借思想的力量脱颖而出。总之一句话:大学,教导给我们的是人生成功的学问。我们在现代意义的大学里,所学到的是知识,所掌握的是技能。但唯有传承了两千年之久的《大学》,才会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很多时候成功与知识并不构成直接的线性关系,很多读了一肚皮书的人却在走出校门之后悒郁终生,始终不能得志。相反,另外一些知识积累不足的人,如果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暗合了商业社会背景下群体合作的基本法则,那么他们照样能够取得成功。 举例来说,朱熹设置社仓,惠泽于民,传名百世,但是他即没有学习过现代的经济学,也没有学习过运筹学,而他的实践却恰恰是这两门具体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相反,与朱熹不学而成相对应的是,现代许多人学了经济学,学了运筹学,但却在社会上找不到用武之地,这岂不是莫大的悲哀?朱熹不学而成,现代人却是学而无用,何以如此?
这是因为现代人只是机械的吞下了成形的知识,却完全不知道如何获得应用与实践的机会。除非,他们从《大学》入手,依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把握住社会的人性及其发展趋势,在推导出你需要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并成就你的人生。 那么《大学》这本书,我们到底应该不应该读? 答案,是无庸置疑的。 那怕你胸无大志,不想在这个世界上取得任何成就,那你也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你取得成功,同样也能够帮助你获得幸福。修齐平治,而个人的幸福不过是《大学》入门的初级阶段,它的最高意境,是教导我们将这种成功与幸福的感觉传布四方,最终成就人生。《大学》是一部教导我们如何成功的不世力作,也是一部引导我们如何才能够获得幸福感觉的传世经典。成功与幸福,只要你渴望得到这些东西,就有必要打开大学来认真的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