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由“一向讨厌”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结;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发了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老舍先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以有了一群鸡雏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来道出人情──“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以其细腻之笔揭示藏匿于生活中感性、直观的特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格调和亲切的人文关怀。
文章一大写作特色就是“先褒后贬”的对比手法的应用。通过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本文另一大特色是语言风格口语化,这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等语言的表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好像和街坊邻居对话,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而作为文学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更应在字里行间让学生品味老舍语言文字的生动、幽默,学习他真实具体的描写手法。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颤颤巍巍”、“如怨如诉”、“欺侮”、“乘其不备”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4.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
5.了解先贬后褒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2. 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品味老舍语言文字的生动、幽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生活,走进文本
1、 母鸡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说一说你对母鸡有哪些了解?
2、 想知道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吗?让我们听听他是怎样说的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感知,随文识字
1、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 同桌合作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仔细倾听,互助识字,纠正字音。
全班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全班展示课文。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
教师对普遍存在的识字问题和不理解的词语相机进行指导。
预设:“田坝”“欺侮”“可恶”“一撮”“乘其不备”“如怨如诉”等。
4、 学生汇报老舍先生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语句,理清课文思路。
(1)“我一向讨厌母鸡。”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1—3自然段)和“不敢再讨厌”(4—10自然段)。
三、 品味语言,感悟母爱
1、 揭示中心话题:“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如此剧烈的转变?”
2、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根据作者对母鸡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先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再写下简单的感受。
3、 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相机点拨。
4、 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交流要求:先用一个词概括说说作者对母鸡情感态度(“讨厌”或“不敢再讨厌”)的原因,再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具体说说理由。锻炼学生有理有据地说话。
(1) 作者开始为什么讨厌母鸡?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
1)、无病呻吟
①学生概括(学生能概括出烦躁、吵闹即可),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我一向讨厌母鸡。有的时候,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没完没结,而并没有什么理由;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泣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②谈谈感受
母鸡的两种不同的叫声令人生厌。通过理解“没完没结” 、“细声细气”、 “ 颤颤巍巍”、“ 如泣如诉”等词,并让学生加以想象,体会老舍先生对它的讨厌。
2)、欺软怕硬
①学生概括读文。(“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②说说理由:它对公鸡的“永远不反抗”和对鸭子、以及其他母鸡的“欺侮”“下毒手”形成鲜明的对比,足以表现表现母鸡欺软怕硬。
③这一段中把你认为最传神的句子读给大家听。通过“乘其不备”、“咬下一撮儿毛来”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描写母鸡的,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
3)居功炫耀
①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② “发了狂”是怎样的叫声?想象母鸡在说什么?
③ “聋子”能听到母鸡这“发了狂”的炫耀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夸张手法的妙处,更能体现作者幽默的语言和对母鸡的拼命炫耀的厌恶。)
(2)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身旁,看到这样“无病呻吟”、“欺软怕硬”、“鞠躬自傲”的母鸡,你会喜欢它吗?难怪老舍也和你们有同感。读出你的感受吧。齐读课文1—3自然段。
(3) 既然作者那么讨厌母鸡,为什么后来却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继续交流。
预设:
1)、体会勇敢
①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②在老舍眼中那个“永远不反抗公鸡”的母鸡为什么一下子变了样,“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成了母亲让它变得勇敢)
2)体会慈爱
①读文中语句。
“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趴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②这样的镜头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回忆你的生活,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景呢?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理解,再读原文感悟母性的伟大,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3)体味负责
①找出文中语句。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替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②你就是老舍,同样听到母鸡的叫声,为什么现在不感到讨厌了?请读出你所感受到的。
(其实,母鸡所做的一切,如:保护、喂养、照顾、教育子女等,都是母鸡负责的表现,只要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即可。)
4)体会辛苦
①相关语句:“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②如果你就是那只母鸡,体会“半蹲着”的辛苦,感受为了孩子的成长,“多少多少”次不厌其烦地付出。
③这样的母亲你还敢讨厌吗?读出感受。
5、如果你就是老舍,此时,站在你面前的还仅仅是只母鸡吗?(板书:母亲)让学生尽情抒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如:可敬的母亲、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的母亲等等)
6、感情升华:相信你们此时一定也会和老舍一样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课后连接,向生活延伸。
1、阅读有关“母爱”为题材的其他作品。
2、回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没有哪一瞬间你被“母爱”感动着,使你难以忘怀,与伙伴们诉说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回味全文,升华情感
1、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再次感受老舍独特的语言魅力。
2、 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看到母鸡(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 )的母亲,因为她( )。
二、感悟生活,自由表达。
1、“母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定有那一瞬间让你记忆犹新,用你的笔记录下那美好又感人的瞬间吧!
要求学生:(1)、注意书写要正确、美观。端正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交流分享学生作品。
三、融入生活,真情交流
把写好的作品读给自己的妈妈听,也请妈妈把感受写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