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二中《朱子语类》三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祁阳二中《朱子语类》三则

ID:1018639

大小:609.8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22-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思想。教学重点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其二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名篇欣赏观书有感 1、朱熹被称为“理”家宗师,这两首小诗看似写景,实际上都含有言外之意,富含理趣。那么你能从两首诗中分别读出什么景象?又分别能悟到什么道理呢?其一:其二:2、这两首小诗在表现手法的使用和风格特征上有什么样的共同之处?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其一,景象:一块半亩见方型的小水塘,像是一面展开的镜子,平静清澈,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哲理:半亩水塘因有了活水的不断补给,才显得清澈明亮,人的智慧、知识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永远地增长。人要心灵澄明,就得活读书、读活书,时时补充新知。也可以理解为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才能达到新的境界。也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或者认为是宇宙中的一切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二,景象:一夜的时间里,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哲理: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因为积累多了,人会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读书积累是以贯通为归宿,而贯通则以积累为基础,这是人们在读书中需要把握的。人的修养也是一样,往往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在。2、这两首诗都是借景喻理诗,都以鲜明的形象表达来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既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其所包含的思辨性,非常引人入胜,正是所谓的 劝学诗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朝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九百年之久。儒学大师朱熹关于朱熹 朱熹的理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理学思想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理学产生的背景在宋明理学九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九百年之久。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 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朱熹都有注释和研究。另外,在历史、文学甚至道教典籍方面,朱熹也有广泛的学术兴趣。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和《孟子》并称四书,并用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朱熹的贡献 第一则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kuìnèn 第一则翻译读书应该读到手不释卷之时,才能领略到书中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书中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它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含义。人心的性灵,由天理决定,勤用心才会更明白事理。只要头脑清醒,整日用心,那么,会看多少书,探究领会了多少道理。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那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第一则分析:讲读书的方法。他主张精读,熟读精思。读书的目的是领会其中真味。理解书中深刻的义理。天理是儒家的最高的道德规范,穷天理是提高精神境界。 卷一O四“自论为学功夫”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熟读,精思,不贪多。书宜少看,要精熟。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的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朱子语类》卷十 名言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循序渐进。即从基础知识读起,一本本读通,读时对文献中字、词、句、篇等要逐一弄通,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有系统、有步骤地从低向高、从浅入深的进行阅读。‘朱子读书六法 虚心涵泳。即要仔细认真的阅读,反复自我切磋、研磨、体会、切忌马虎从事,或自以为是。‘朱子读书六法 切己体察。即要结合思想、经验、阅历、需要。去体验文献中的意味,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朱子读书六法 ‘熟读精思。即要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思考,深刻领会其要旨,使书中之话好象出于自己口中,其思想似如自思。朱子读书六法 ‘著紧用力。即要聚精会神、下苦功、花大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毫不松懈,刻苦用功。朱子读书六法 居敬持志。出自宋•朱熹《性理精义》:“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朱子读书六法 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二则1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翻译(弟子)问道:“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做事情时,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后却后悔莫及,怎么办呢?”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功夫。对待情况,特别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道,又有一条小道一样。心里明知应该要走大道, 第二则2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翻译却被小道上的东西吸引着,自己不知不觉地走到小道上去了;等到前面遇到荆棘杂草,却又心生后悔。这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所以,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克制自己。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先明白事理,接着勇敢地去做。 第二则3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翻译如果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不用努力,自然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 第二则4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又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翻译“曾子说:‘以实行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深渊,又好像在薄冰上行走。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功夫才行。” 第二则分析:讨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朱子认为理与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朱子认为:圣人至善,因此无欲;贤人次于圣人,需深思。众人天理受蔽,更需努力,修炼道德,以绝私欲。 天理人欲大路:天理,社会的道德伦常小路:人欲,人心的物质欲望原因:无克己工夫圣人:自然存天理而行;贤人:先分辩再行动;普通人:克制私欲而行。埽除打叠任重道远谨慎以行 拓展延伸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 拓展延伸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 读后感一个贫困县,挖出大贪官。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位巨贪,某家刊物还曾专题报道了他的“清廉勤政”事迹。今天,我们重提朱子的学说,不光是为了了解古代文化,更重要的是,合理继承古人的精神遗产,为现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当今社会,物质虽然高度丰富了,但一些人仍是欲壑难填,在物质的狂迷中丧失了自己,完全突破了伦理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线,“人欲”无度,“天理”何存? 读后感在对待个人获取财富的原则和途径问题上,朱熹倡导儒家“见利思义”、“先义后利”,认为对于“天理之公”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但不应否定,还应该加以宣传,而对于“人欲之私”的利己之心,则应受到道德和论理的规范和限制。因为“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地使用“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读后感所以说,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名言积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第三则1廷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便了。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试自睹当自家,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己?翻译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切身的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且分辨一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自己,是要求得别人了解自己,还是为了自己呢? 第三则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的人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和充实自己,现在的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装点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孟子说:‘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虽然这是对当时的梁惠王说的,但是,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 第三则3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翻译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现在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 第三则4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于不肖之途。这里只在札定脚做将去,无可商量。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面煞有工夫,却好商量也。”翻译向内就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就是走向愚昧不才之路。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的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已经认识清楚这个问题了,深入下去还需下大功夫,但是,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第三则分析:讨论义与利的问题。孔子把义利对立起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不言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朱子“重义轻利”。不否定“利”,提高生产力水平;但要重视道德修养。“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所欲”,是“人欲之私”,要严守义利分别。朱子“学无深浅,并要辩义利”。 义利之辨引用名言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朱子:何必曰利。重义轻利。义:天理之所宜利:人情所欲(天理)(人欲) 名言积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有关读书的名言有关读书的几个典故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1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1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2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