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工开物》教案

ID:1018796

大小:73.8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工开物》教案教学目标语言构建与运用:掌握文中涉及到的文言知识,探究本文行文和语言特点。思维发展与创新: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现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品及背景,分析水稻种植技术所反映的重农思想,感受科学价值和魅力,探索古代科技的现实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科学价值和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2.体会作品中所反映的重农思想,感受科学价值和魅力,探索古代科技的现实意义。学习方法学生自主研读,学生讲解,小组探究,老师答疑,师生互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卡片(结合导学案)一、作家作品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县人。明代科学家。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的教官)。在这个时期,他把他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他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对官府压榨人民深为不满。 宋应星除著《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著作,多已失传。二、文体常识《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我国明末以前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成就的百科全书,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分别叙述了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纺织、制糖、冶铸、造船、酿酒以及制造火药、兵器等物品的生产过程。《天工开物》所述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天工开物·生熟炼铁炉》各卷先后顺序的安排依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宋应星把与人民衣食有关的农业各卷置于全书之首,其次是有关工业各卷,而以不切国计民生的珠玉一卷垫后,体现了作者重农、重工和注重实学的思想。尤其可贵的是,书中附图123幅,包括提花机、钻井设备、轧蔗机、大型浇注锤锻千斤锚、阶梯式磁窑、玉石加工磨床等。所绘内容,结构准确,比例恰当,立体感强,依其图样与数据,即可将所绘的各种机械设备重新制造出来。堪称我国古代不朽的科技巨著。  三、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检查预习2.课文翻译(结合课件)四、合作探究1.主旨归纳《稻》中主要谈了水稻的种植过程。这些记述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前的农书中没有记载过。这种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同时提出一系列理论概念,记述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科技成果的方法,使《天工开物》成为一部科学技术的完整著作。2.重点突破一.《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作者把它作为全书第一篇,有没有特殊含义? 提示: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但是作者把稻列在“乃粒”之首,放在小麦、大麦、黍、稷、麻、豆前面来论述,是因为在当时全国民用的口粮中,稻米占了十分之七,其他粮食只占十分之三,而麻、豆多作菜蔬、糕点、油脂之用。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统治阶级鄙视农业生产和农民。宋应星有感于当时富贵子弟把农民视同囚徒,读书的儒生把“农夫”当做骂人的话(原话见《天工开物·乃粒》),著《天工开物》,并把农业冠于全书之首,表现了他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二.《稻》中记载了哪些先进的技术?有什么意义?提示:记载了水稻育秧后三十天即拔起分栽,一亩秧田可移栽二十五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又说早秧失水即死以及农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技术。这些技术在以前的农书中未曾提到过。这一方面指导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后世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还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五、课后作业及探究在周边调查《天工开物》中所记述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看看哪些至今仍活跃在民间,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探讨思索中国古代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检查预习2.课文翻译(结合课件)二、合作探究1.主旨归纳《治铁》中主要介绍了铁器的锻造工艺。详细介绍了铁器在锻造过程中的损耗、所需炭种以及如何使铁器更为坚固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2.重点突破 一.《治铁》这篇文章是怎样有条理地说明当时的“治铁”工艺的?提示:文章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即以熟铁为原料锤锻而成。熟铁有两种,一为刚出炉的“毛铁”,加工时要耗去十分之三的杂质;一为没有生锈的废旧铁器,加工时只损耗十分之一的杂质。两相比较,其成本自然不言自明。第二段谈炼铁用炭。炼铁所用的炭,以煤炭居多,为十分之七;以木炭较少,为十分之三。因为用煤炭比较方便,只有在“山林无煤之处”,才用木炭,但是木炭比煤炭的火要炽烈。即使用煤炭,也专有一种“铁炭”,火焰内聚而不“虚腾”,和做饭用的煤炭看似相似,实则不同。第三段论述锻铁工艺。首先指出铁性“逐节粘合”的特点,只有不断锤打,才能合为一体。而淬火又是其中关键的一步,铁器的坚韧与否,全在这一环节上。最后对比中西的焊接技术,指出中国与西方在铁器的接合上存在“铸成”与“锻成”的区别,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冶金方面西学知识的熟悉,具有开阔的视野。二.《天工开物》在语言上和行文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在语言上,《天工开物》有“百科全书”式的叙述风格。每章文字,先概括说明主要议题,提出一般原理,作诠释或下定义性质的描述;然后再就具体事例,或按操作次序,或按工艺流程展开叙述,逐次延伸,并对重点内容详加剖析,语言简明,表述清晰。在行文上,《天工开物》全书在正文之间辅以夹注,既对正文作了补充说明,又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且语言生动有趣,有舒缓叙事节奏、调节阅读气氛的作用。三、小组活动1.文本审美《天工开物》书名取自《尚书·皋陶谟》“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系辞上》“开物成务”,意为以人工技巧开发自然界的有用之物。全书共三卷十八篇,内容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为主,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产的所有领域。每篇都用一个出自古代典籍的古雅的文言词语(两个字)命名,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每章首篇都有“宋子曰”一段作为引言,对本章内容作提要钩玄。全书以谷物开篇,以珠玉结束,对这样的编排次序,作者在《天工开物序》中作了说明,就是要体现他“贵五谷而贱金玉” 的思想。《天工开物》一书涉及的农业、工业生产技术近三十种,本课选取的两则,一农一工,颇具有典型意义。虽然篇幅有限,但仍可以一窥其中的科学思想。首先,宋应星置《乃粒》于卷首,开宗明义,表现了他的重农思想,这与那些视务农为可耻的传统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从《稻》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农学,历来强调天、地、人三种因素的协调。如,《管子》的《牧民》《权修》等篇提出了务天时、务地利、用民力等思想,《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稻》中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更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种、合理分秧、培育新品种,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另外,这两篇文字,尤其是《治铁》一文,也突出地反映了宋应星的技术思想,即“法”“巧”“器”三者的完美结合。法,就是操作方法;巧,就是人的技能和智慧;器,就是工具和设备。而在这三者之中,宋应星一贯认为人的巧智是最重要的,是主宰“法”和“器”的灵魂,在其他篇章中他对此多有论及。而融合所有这些思想的,是作者一以贯之的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2.写作迁移“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对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含义】种植要讲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共赢示例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美国前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执政期间,曾为保护鹿而下令大肆捕杀狼,鹿的数量在一段时间激增后,超越了环境承载能力而锐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长时间难以恢复。违背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婪,自然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通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发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自然法则下,人类在发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敞开。当往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再现茂密绿洲之时;当一度萎缩的白洋淀波光粼粼,苇荡依旧之时;当昔日已被破坏的亚马逊雨林中再次响起百鸟欢歌的交响之时,自然正用她如椽的画笔,描绘一幅幅美妙的图画。正如张晓风所言:“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四、作业布置1.完成《全品》2.完成作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