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三、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
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四、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部分——通分和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五、设计思路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六、教学资源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大小相同的纸片。七、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算一算,说一说。++--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2.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下一步探究做准备。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尝试计算,展示交流。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1)学生自主尝试,师巡视。(2)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预设思考,质疑。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预设生1:我发现这两种算法在通分的过程中所取的分母不同。生2:我发现第二种算法是取分母10和6的最小公倍数来进行转化的。这种算法比较简便。3.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通分可以选择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比较简便。最后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4.尝试巩固。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5.尝试验算。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请你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验算?(学生主动猜测)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算式进行验算。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环节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应用巩固,拓展延伸1.完成教材4页4题。2.完成教材4页5题。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的错误并改正。3.完成教材4页6题。设计意图: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掌握新知的同时提升计算技能,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布置作业教材4页7、8题。板书设计折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