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人间词话》ppt课件讲解精品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8-《人间词话》ppt课件讲解精品课件

ID:1019056

大小:1.1 MB

页数:50页

时间:2022-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八课《人间(rénjiān)词话》王国维第一页,共50页。 导入新课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zhènɡqián)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zhènɡqián)”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教诲吧。第二页,共50页。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他17岁前已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诗文俱佳,后又学西文,读西书,译西书,通晓日、英、德语,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作为中国(zhōnɡɡuó)近代著名文论家,他的批评理论及美学观点对中国(zhōnɡɡuó)近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第三页,共50页。 王国维与罗振玉1901年,受罗振玉资助于赴日本留学。1902年归国,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埋头文学研究(yánjiū)。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京师大学堂教习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逃居日本,转向国学研究(yánjiū)。1916年回国。1923年,任溥仪南书房行走。第四页,共50页。 王国维与清华(qīnɡhuá)国学研究院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qīnɡhuá)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说文等,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一桩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陈丹青《国学(guóxué)研究院》2001第五页,共50页。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王国维不是为了清朝死的,是为了不可在挽回的中国古文化的消逝而死的。他是一个文人,而且还是一个旧文人,他从小接受的思想(sīxiǎng)就决定了他不会允许这种文化这种制度在他面前消失,他无法理解,他只有选择死来逃避,这是他的悲哀。第六页,共50页。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shìbiàn)义无再辱第七页,共50页。 观堂学术(xuéshù)哲学、美学(1901-1905)美学、文论、戏剧史(1906-1912)文史之学(1913-1927)生平著述62种,批校古籍(gǔjí)逾200种,留有《王国维遗书》(16册,上海古籍(gǔjí)出版社1983)。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文学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第八页,共50页。 王国维文学(wénxué)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人间(rénjiān)词话》;《宋元戏曲史》第九页,共50页。 浙江(zhèjiānɡ)海宁·盐官镇王国维与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是同乡(tóngxiāng)。第十页,共50页。 《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dàshī)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这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作者脱弃西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第十一页,共50页。 《人间词话》王国维的这部著作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文艺美学的萌芽。全书融会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它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说的批评形式,却体现了现代的审美(shěnměi)意趣和批评精神。在当时,这是一部极具新意、极有价值的著作。《人间词话》诞生近百年来,受到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人们对《人间词话》的理解和领悟越是深入,就越认识到它的卓越成就和不朽价值。第十二页,共50页。 《人间词话》的主要思想《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quánbù)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作为词学、美学甚至为人处事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第十三页,共50页。 《人间词话》,青年们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dùlǐ)要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傅雷家书》关于《人间(rénjiān)词话》和王国维第十四页,共50页。 人间词话·人生(rénshēng)三境界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cǐděnɡ)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节选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第十五页,共50页。 朗读课文整体(zhěngtǐ)感知(1)听读注意字音掌握节奏(2)单读激情吟读整体感知(3)齐读细心品读深化感知(4)默读(mòdú)背诵积累巩固感知第十六页,共50页。 译文(yìwén)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然经过三种境界:“玉露凋伤,金风乍起,我一夜无眠,独自登上高楼,望遍了通往远方的路。”这是第一种境界。“日夜相思,容貌憔悴,衣带一天天宽松,人一天天消瘦(xiāoshòu),但是,为了她,我将至死而无怨无悔。”这是第二种境界。“在人群里找了她千百遍,蓦然间一回头,却发现她站在灯火冷落的角落里。”这是第三种境界。这种语句,如果不是大词家、大手笔,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但是就草率地凭这个意思去解释各种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会同意吧。第十七页,共50页。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明确:人生的三重(sānzhònɡ)境界2、人生的三重(sānzhònɡ)境界是什么?找出文中的阐释。疏通(shūtōng)课文第十八页,共50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xīfēng)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十九页,共50页。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líhèn)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十页,共50页。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luómù)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第二十一页,共50页。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yānwù)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第二十二页,共50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qiáocuì)。——(柳永《凤栖梧》)第二(dìèr)境界:又名《蝶恋花》第二十三页,共50页。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duìjiǔdānggē),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十四页,共50页。 高楼之上,凭栏久伫,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视野所极是望不尽的春日(chūnrì)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天边一片迷蒙,春愁随之而生。在这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能懂我独自凭栏的心意。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为了思念的人儿我消瘦得如此憔悴。第二十五页,共50页。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jiānyì)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解析第二十六页,共50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第三(dìsān)境界:第二十七页,共50页。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夕:元宵节的夜上称元夕或元夜。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宝马雕车:华美的车马。凤箫:箫的美称。玉壶:指月亮。鱼龙舞:指舞鱼、龙灯。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蓦然:突然,猛然。阑珊:零落(línɡluò)稀疏的样子。第二十八页,共50页。 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gèshìgèyàng)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正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不经意间一回头,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第二十九页,共50页。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解析第三十页,共50页。 三种(sānzhǒnɡ)境界的原本含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暮秋怀人之情。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怀人春愁(chūnchóu),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自怜幽独,别有怀抱。共性:怀人之作。第三十一页,共50页。 三种境界(jìngjiè)的比喻含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一种开始探寻道路时的茫茫(mángmáng)无绪之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在前进道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少挫折,似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第三十二页,共50页。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关键词落在“望尽”风起叶落,何等凄清,何等心境,登高楼,极尽视线却不见伊人,何等怅惘……人生迷惘呀,不知往何处。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关键词在“不悔、憔悴”,思你、念你何等辛苦,人也瘦了、脸色也憔悴了,但始终不后悔,何等执着——人生找到目标,坚定追求。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关键词“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觅觅寻寻,你在哪呀,原来要寻找的你并不是在喧嚣闹市、众目睽睽之处,不经意猛的回头,发现你在那被人忽视的灯火摇曳的角落呀。概而言之,人生第一境:迷惘;第二境:执着;第三境: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诗人在艰苦(jiānkǔ)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第三十三页,共50页。 写作(xiězuò)特点文章主要引名诗句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言简意赅,言约意丰,意近旨远,宏论精深,很有力量。可谓诗论词话之经典。概括起来,用通俗的话讲,这三种(sānzhǒnɡ)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而关键在于第二境界,这不纯粹是意志的磨练,还是一种人生的考验。引用路瑶的一句话,“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第三十四页,共50页。 总结王国维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分别借用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人词中名句提出了人生三境界之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句本身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在王国维提出了人生三境界之后,则成了名句中的名句,经典中的经典。虽不能说是点石成金,也可算是老树开新花。用现在非常时髦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创新”。王国维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悟出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dáàn)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第三十五页,共50页。 总结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使得此三境界之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浓郁的艺术氛围,别人难以复制和摹仿,这才是王国维最了不起的地方!作为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人生三境界说确实鹤立鸡群,登上了高峰,对确立(quèlì)他在美学界的泰斗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十六页,共50页。 板书设计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王国维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终获成功(chénggōng)迷惘——求索——顿悟第三十七页,共50页。 拓展(tuòzhǎn)延伸其实这三种境界还远不止在那些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身上,同学们能不能联系或历史(lìshǐ)的,或现实的,或自己的,或他人的经历谈谈呢?第三十八页,共50页。 班超(bānchāo)投笔从戎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tūchū)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第三十九页,共50页。 宗悫立志(lìzhì)《宋书 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chéngfēngpòlàng)”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第四十页,共50页。 项羽(xiàngyǔ)豪气羽年少时,项梁曾教他读书,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读书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学武不过能敌得过一人,既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yuànyì)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项羽力能扛(读音gāng,音“钢”)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第四十一页,共50页。 周恩来为中华(Zhōnghuá)之崛起而读书。第四十二页,共50页。 凿壁借光(jièguāng)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zhèyàng),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第四十三页,共50页。 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mǎshàng)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六国相印。第四十四页,共50页。 曹雪芹呕心沥血(ǒuxīnlìxuè)“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又红楼梦甲戌本开卷《凡例》的末尾有一首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xīnkǔ)不寻常。”暗示至少是经过十年的时间才成此书。第四十五页,共50页。 延伸阅读(yuèdú)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shuōqǐ),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第四十六页,共50页。 延伸(yánshēn)阅读 《生命境界美学》 宗白华人生就有了六种不同的境界,分别是: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艺术境界、宗教境界。人生六境界主要就人生的六种生存状态和生命(shēngmìng)追求而言的。艺术境界介乎学术境界与宗教境界之间,实际上是三者并立的结构,而并非是说艺术境界高于学术境界而低于宗教境界,三者分别代表真、美、善的三种价值。艺术境界本质上也是一种生命(shēngmìng)的境界,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是心灵的具体化和感性化。第四十七页,共50页。 课外推荐阅读《人间词话(cíhuà)》全文精矣,王国维!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赞叹王国维的博大精深:“先生之学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郭沫若:“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和王国维。”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cíhuà)》为最精到。”《人间词话(cíhuà)》不仅关乎诗词鉴赏,还关乎其他艺术欣赏领域,甚至还关乎人生,她是大家的一本小书,是我们后学者可置于案头枕边常读常新的好书。第四十八页,共50页。 布置(bùzhì)作业(一)完成课后练习题(二)课外阅读《人间词话》,找一找初高中课本中哪些诗词在《人间词话》中出现过?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看一看王国维的点评对你赏析这些诗词是否有帮助。(选择一篇(yīpiān)简单分析)第四十九页,共50页。 谢谢!第五十页,共50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