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

ID:1019142

大小:25.0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3-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境界,或意境,大家都熟悉,谈诗、论画,常常提到它。它本是佛教用语,以后又用于品评诗歌。但是,把境界当作“文学之本”来认识,又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它进行了系统的、独创性的研究的,当首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第一次发表在1908年10月至1909年1月的《国粹学报》上,分三期连载。王国维青年时期就有深厚的国学根基。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他有志于新学。二十世纪初,康德哲学风行中国,王国维、严复、章太炎、陈独秀都先后受过影响。那时候,要求维新的知识分子,从小听腻了腐朽的封建教条。康德哲学的主要方面是主观唯心主义;但它又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观,以及发展的、辩证的思想,在当时起过震聋发聩的作用。王国维从研究康德哲学始,进而了解了西方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想。德国哲学家常常又研究心理学、美学。一个个新的科学领域,使他开阔了眼界,为他提供了观察文学问题的新方法。于是,他运用哲学、心理学、美学的理论来分析文艺问题,并且与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传统相结合,这是王国维在理论上追求的目标,也是《人间词话》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在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它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批评方面的一部总结 性的著作;又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文艺理论批评方面的第一部杰作。解放以后的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运动,几次牵涉到王国维。现在我们都会公正地认识到,王国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启蒙主义的思想家、文学家,起过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作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重新评价王国维、认真研究他的文艺思想。珍贵的文献《人间词话》手稿,用毛笔写在一个普通的旧本子上。封面上原有“奇文”两字,这不是王国维的笔迹。王国维在这两个字下面用正楷写上:人间词话。其实,“奇文”与《人间词话》本来是容易联系起来的。因为这部著作很有创新精神,包含了令人惊异的丰富的新思想。王国维在评论清代文学潮流的发展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辈新。”①他敏感地理解到,求新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手稿的第二页,盖有椭圆形的图章:“王国维字静安”,用红印泥。手稿的封面和最后一页,盖有“王国维”三个字的墨黑的图章。它据王国维自己手书正楷刻成。这个本子用直行稿纸订成,长方形,24厘米×16厘米。稿纸是毛边纸,为光绪年间所印,署有:“养正书塾札记簿”字样。手稿共二十页,后面附有静庵藏书目九页,内封上写了七绝六首。 手稿共有一百二十一则词话,其中九则被作者用毛笔删掉。他在手稿上标有许多不同的记号。总的说,划了圈的词话,大都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过。个别的虽有圈,却没有选。很多则词话,标上了数目字。经查对,发表时的次序大体按作者标的数目字排列的。由此可见,《人间词话》的排列,是经过作者认真考虑过的。王国维的其他手稿,因落笔审慎,删改甚少。这份手稿,墨迹浓淡不同,一看便知是经过字斟句酌的多次删改。静庵藏书目共列各种书籍如《十三经注疏》、《石印二十四史》等一百七十种,其中有关词曲的有《毛刻宋名家词》、《宋六十一家词》等七十种。从这个书目看,王国维显然不是搜求珍本的藏书家,而是一个有国学基础的认真的学者。从手稿看《人间词话》的版本最早的《人间词话》单行本,把公开发表的《人间词话》集在一起,于1926年2月出版,由俞平伯标点。当年,王国维尚在世。应该说,这是《人间词话》的重要的版本。'V%@}$M@v-B(y{ 王国维于1927年逝世以后,赵万里辑录他的遗著《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发表于《小说月报》19卷3号。1928年,罗振玉抢先编出了《王忠悫公遗著》,把王国维生前发表的《人间词话》和赵万里辑录的《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合在一起,称之为《人间词话》的上、下卷。以后,又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行世。这是搜集王国维著作最全的一部书。它在《人间词话》的处理上,却沿用旧例。比较通行的《校注人间词话》,也是这个格局;其中也有发展,主要是辑录了王国维论词的其他言论,甚至当作新的一卷,统统称之为“人间词话三卷”。②这个本子,出版于1939年,解放后又重印过。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校注人间词话》的基础上,经王幼安校订,印了新的版本。读了《人间词话》手稿,使人有看到《人间词话》真面目的感觉;并且由此想到,它的版本问题,确有斟酌的必要。王国维生前发表的《人间词话》,应该是最有权威的材料。被称为“人间词话三卷”或“人间词话补遗”中的其他材料,虽是王国维的著作,但不宜称之为《人间词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精粹隽永,字字珍玑,为人所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的其他著作本来另有篇名,何必要统统让它们加入《人间词话》呢!当然,这些材料作为研究《人间词话》的资料,附在后面,并加以说明,对读者也有益;可惜搜集并不完备、精当。不但王国维的手稿中有大量材料并未收入;就是王国维已出版的集子中也有不少材料可供“补遗”的。 赵万里辑录的《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题目本来有“及其他”三个字。以后,该文编入《人间词话》,连“及其他”都成了《人间词话》了。其实,这里面有王国维的另一篇重要文章《文学小言》,有书上的眉批,有给赵万里写的扇面,有赵万里日记中所记的王国维的话。举例说,赵万里丙寅日记中记下了王国维的一句话,这是1926年说的,而《人间词话》早在十多年之前就发表了,况且这句话并不是直接与《人间词话》有关,又没有王国维本人的手迹作为依据,这种情况,我以为,不选入《人间词话》,倒是更尊重作者的。 《人间词话》的“未刊稿”是怎么样的呢?读了手稿,就清楚了。《人间词话》手稿共有一百二十一则。王国维生前发表的《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是从其中挑选出来的。以后,赵万里又选出四十四则,作为“未刊稿”发表。1960年,王幼安校订时,又从中选了五则,予以发表,这样,“未刊稿”就达四十九则了。不过,这次王幼安把“人间词话未刊稿”改为“人间词话删稿”。推测其原意,可能是为了突出王国维生前发表的《人间词话》,这是有眼光的。但是,读了手稿,我看到未刊的词话,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王国维本人用毛笔删掉的,共九则,这当然是删稿。第二种是作者并未删去,却尚未发表。其中有的还经过精心修改。作者也许想将来发表,也许是没有连载完,也许是选剩下来不准备发表了,我们未便妄加推测。这些称之为“未刊稿”,也说得过去。这次,我发现王国维自己辑录的《人间词话》选,就选录过未刊稿。可见,他还是重视这部分材料的。对于第一种情况,作者自己既然亲笔删去,似应不选为好。赵万里辑录的材料中,却选了一则。王幼安的校订本也保存下来了。这就失之偏爱了。现在印行的《人间词话》,把“未刊稿”都称为“删稿”,不利于分清原稿上的两种不同情况。对于第二种情况的材料,予以辑录,确是好事。但这类材料,严格地说,属于作者还未最后改定的草稿,后人加以整理,应持慎重态度。利用手稿,校读现在通行的《人间词话》下卷,就可以发现,赵万里辑录时修改甚多。比如,大家熟悉的:“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手稿上的原文是:“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又比如,王国维论及“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时候,举了几个例子,最后是:“余乙稿中颇于此方面有开拓之功。”这句话辑录时被删去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来,直到1960年校订本,还未得到改正。其实,整理别人的遗著,除核实材料、校正笔误外,应该尽量保持原貌。如必须改动,也应该有所说明。这样做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能取得读者的信任。 王国维的手稿上,对准备选录的材料,有不少是在上面标上号码,以便据此排列。有一则词话,上标“十二”,却未发表,以后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收入。兹录于下:“叔本华曰:‘抒情诗,少年之作也。叙事诗及戏曲,壮年之作也。’余谓抒情诗国民幼稚时代之作,叙事诗③国民盛壮时代之作也。故曲则古不如今(元曲诚多天籁,然其思想之陋劣,布置之粗笨、千篇一律,令人喷饭。至本朝之《桃花扇》、《长生殿》诸传奇则进矣),词则今不如古,盖一则以布局为主,一则须伫兴而成故也。”这段话,讲抒情诗总的特点,又在这部著作的结构上,能领起下面几则具体分析作品的词话。将来如重印《人间词话》的时候,似应将这份手稿的影印件收入,这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研究《人间词话》的重要资料王国维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一文中,总结我国学术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出外来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思想相结合,是推动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把创造“新学语”,作为自己理论工作的奋斗目标。这里讲到的“新学语”,大致相当于我们说的“新概念”吧。他说:“近年文学上有一最著之现象,则新学语之输入是也。夫言语者代表国民之思想者也。思想之精粗广狭视言语之精粗广狭以为准,观其言语而其国民之思想可知矣。”④这种创造“新学语”的理论意图,实际上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科学,打破封建社会闭关自守的思想牢笼,当然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在文艺上创造“新学语”,王国维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人间词话》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他选择词话的形式来创造“新学语”,决非偶然。清代对词的整理和研究,风气很盛,词学发达,这种形式影响 大。王国维对自己写的词,很有信心,有切身的创作体会。他还精心校勘过一些词的集子,对词曲有精深的研究。但是,运用词话这种形式,也有局限。它对“新学语”,不能充分展开论证。王国维生前发表的《人间词话》,经过精心编排。可是,以后的未刊稿,是把选剩的词话,按原稿的顺序排列。这样,想从中看出作者整个文艺思想的脉络,却要经过一番思索。在这方面,手稿对我们有帮助。我们看到,手稿的第一则词话为:“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也就是说,作者是从评论具体作品开始,逐步阐明理论问题的。现在《人间词话》的开头一段,在手稿中为第三十一则。作者把它列在首位,可以看出他是以“境界”为中心来组织这部词话的。从理论上论述“境界”的几则词话,原稿上是挨着的。这几则词话之后,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做了发挥。这使我们看到,王国维把“境界”当作文学之本、文学的“原质”,加以强调。围绕境界的理论,论述了境界的创造、境界的批评、词的境界的发展。《人间词话》虽由许多片断组成,其内部是有脉络可寻的。手稿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强调的着重点。比如:“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作者在每个字旁都加了圈。又如:“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手稿上,大多数字加了圈。这当然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或是他的得意之笔。 王国维重视境界。境界如何创造呢?王国维推崇独创,尊重作家的个性。这对当时雕琢模拟成风的封建文艺痛下针砭,确可发人深省。可惜这方面的内容,现在的版本有不少遗漏。比如有人评他的词“开词家未有之境”,王国维是高兴的。他说:“余自谓力不若古人,但力争第一义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⑤这里的“第一义”,就是他讲过的“元唱”、“首创”的意思。他强调独创,反对千篇一律的唱和之作。他即使偶尔也有唱和之作,也不希望受到赞扬,因为“余之所长,殊不在是,世之君子宁以他词称我”。王国维反对削足适履式的按题填诗,甚至认为,“诗有题而诗亡”。表面看,这样讲未免有些偏激之嫌;实质上,是为了强调独创。他说:“诗词之题目,本为自然及人生,自古人误以为美刺、投赠、咏史、怀古之用,题目既误,诗亦自不能佳。后人才不及古人,见古名大家亦有此等作,遂遗其独创之处,而专学此种,不复知诗之本意,于是豪杰之士不得不变其体格,如楚辞,汉之五言诗,唐五代、北宋之词皆是也。故此等文学皆无题”。这里的思想很精萃。诗词要独创,必须从题目开始。抓住“自然及人生”的大题目,就有发挥独创性的广阔天地了。如果总踩着古人的脚印走,就不可能有独创性,也就不懂得诗的本意。要是我们考虑到王国维当时的词坛,不顾“自然及人生”,标榜什么“寄托主义”,致使词意隐晦,穿凿附会,就会进一步了解王国维的论断,立意甚高,切中时弊。王国维重视“自然及人生”,揭示文艺随时代 而发展,这说明他的美学思想中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他在强调境界是直观的,而且“以唤起吾人之直观”,⑥描述了艺术形象的特征;但没有能揭示艺术形象的社会根源。他在解释艺术形象的内容时,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他并不能理解人的思想感情最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上,他没有能突破唯心主义的藩篱,当然,这是应该用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说明的。王国维重视艺术的独创性,但他并不排斥向古人学习。他提出要处理好“善创”与“善因”的关系,主张“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手稿中,还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注意:“楚词之体非屈子之所创也。沧浪凤兮之歌已与三百篇异。然至屈子最工。五七律始于齐梁,而盛于唐。词源于唐,而大成于北宋。故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王国维重视“善创”和“善因”的关系,还可以从他对自己的一首词的批语中看出来。他很欣赏《喜迁莺》一词,批曰:“词境甚高,必读唐人诗”。为了强调独创,王国维批评了“误把抄书当作诗”、“莺偷百鸟声”的倾向。他尖锐地指出:“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之词,非不谐美也;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⑦由此可见,王国维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强调独创,其中包含不少辩证的观点。读了手稿,感受更为深切。自选《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手稿中,有一份自选的《人间词话》,共二十一则。这是一份剪报,用四号宋体铅字排行。在这几则《人间词话》的开头,王国维写了如下的话:“余于七八年前,偶书词话数十则。今检旧稿,颇有可采者,摘录如下。”据此看来,很可能是王国维从日本回国以后选辑的。这份剪报共二十三页,题名《二牖轩随录》,其中选录的《人间词话》占三页。这是长篇的读书札记,大部分谈汉字、历史、古代文学。他在1918年的日记中说:“自辛亥十月寓居京都至是已五度多,实计在京都已四岁,余此四年中生活,在一生中最为简单,惟学问变化滋甚。”⑧这篇文章反映了这个变化;但是他还选《人间词话》,可见对它仍然很重视,并不是如罗振玉所说的那样“绝口不谈”文艺。这里选录的《人间词话》,开头八则,属于对境界的论述。除了没有选录“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内容外,都是《人间词话》原来开头的几则。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选录了一则在《国粹学报》上没有发表过的词话:“言气格,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本也;气格、神韵,末也。境界具,而二者随之矣。”这是赵万里在《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中发表过。赵万里辑录时用的是“言气质”,与这个稿子不同。王国维选了这则词话,并把它列为第二条。我以为,他很强调境界是文学之本。 其余十三则分论各词家的词的境界。从李白的词开始一直论到清代的词。这些内容是从《人间词话》中选录的,选了十五则,合并为十三则。这是为读者提供词的发展历史,以便从历史发展中理解境界的理论。王国维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力求把理论见解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结合起来。《人间词话》经过字斟句酌的多次精心修改。比如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王国维开头评之为“寄情壮采”,后改之为“高奇思壮采”、“沈雄悲壮”。他在选录这几则词话时,次序有更动,文字有润饰。他作了较大修改的一则是:“问‘隔’与‘不隔’之别,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词亦如之。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三月二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皆在目前,便是不隔。至换头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使用故事,便不如前半精彩。然欧词前既空写,故至此不能不拓开。若通体如此,则成笑柄。南宋人词,则不免通体皆是‘谢家池上’矣。”这则词话,把原来的两则合起来,前后倒置,修改多次。这对我们理解什么是“隔与不隔”,很有启发。 关于《人间词话》的手稿,已经谈了不少。我还想起一点,就是:提倡研究文学要从第一手材料搞起,这样才有坚实的基础。①王国维:《沈乙庵尚书七十寿序》。②徐调孚:《校竟记》,1939,8。③原稿“诗”字为“时”。④王国维:《论新学语之输入》。⑤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以下凡未注出处者,均引自手稿。⑥王国维:《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⑦王国维:《山阴樊志厚叙》,光绪三十三年十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