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折叠》说课稿一、说教材《有趣的折叠》一课也就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能力。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四、说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三年级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2、说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在复习题的算式中,都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铺垫。(二)尝试研究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1、小组合作学生根据情境图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2、算法优化在学生出现了两种解题方法后,(1)折纸解决(2)通分计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4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折纸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3、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通过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方法,独立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计算,掌握异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4、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了四个计算题,让学生通过通分,然后计算,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更加熟练。(四)回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