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城关小学王玉兰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够初步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够初步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已知底面积和高,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怎样计算?(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3、圆柱的体积又该怎样计算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并且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那么圆柱也有底面积和高,圆柱的体积会不会也用底面积乘高计算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这里有一些一元的硬币,我们把这些硬币叠放在一起就形成了圆柱。同学们通过观察叠放硬币的过程,思考叠放的过程与圆柱有什么关系?通过叠放硬币,我们发现硬币的底面积是固定的,每增加一枚硬币,高就增加一些,体积也随之增大,由此推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思考:怎样论证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1.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也把圆柱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汇报。3.反馈汇报:圆柱的底面是圆形,所以可以先将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再把这些小扇形沿着圆柱的高切开,最后再进行拼接,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教师适时进行引导补充)
4.教师用课件演示分割拼凑的过程。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等份(每份是一个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沿着高切开,并拼接起来,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分成32等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于长方体。5.观察分割拼凑的过程后,思考:(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的各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再反馈汇报)小结: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没变。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圆柱的体积。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sh=三、巩固应用练习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的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三、课堂作业教材第九页,练一练第1、3、4题。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V=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