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问题情景引入,认识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三)、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有一只小蚂蚁很厉害,它只用5秒钟就从宝鸡到达了西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1、你能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自己的练习本吗?有什么好办法吗?完成下面的表格。(电脑出示,教师强调单位统一并化简)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2、电脑出示两幅地图:①数值比例尺1:40000表示什么?强调:①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②注意千米和厘米的单位换算。3、在应用比例尺过程中还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4、电脑出示两个房屋平面图来挑选,一个实际是图上的200倍,一个是100倍,选定面积大的第一套房屋,接着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实际面积。5、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子元件和生物图片。引出一道利用放大比例尺求图上距离的题6、由于本课涉及知识点多,容量大,为使学生得以巩固,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地图上爬1、这里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进行了比较,写出了比,这些比1:10 1:100 1:50……就是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2、(添5个0,去5个0)这里利用两幅地图,自然而然的认识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使学生学会了相互转化3、(前项比后项小,,而且一般前项为1)4、学生最易出错的是先转化实际距离再求面积,还是先求面积再转化实际距离,在这里我创设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和问题,从错误、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里出现了多种方法,尤其是部分学生先算出图上的面积后再利用比例尺这一错误做法,以往学生也经常在这里出错,我便有意识创设了这个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犯错,出现在黑板上,及时的讲评并修改,相信学生今后再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最终利用购买房屋这一情景总结出了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1、(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二,一是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二是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里恰好引出了小蚂蚁在地图上爬行的便图上距离,而我们坐动车所走过的路程就实际距离,非常直观形象的区分了两个概念,为新课做好铺垫。)2、(出示这个小研究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学生不能按实际大小画,只能想办法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让学生亲身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3、(在计算住房实际面积这一环节中,学生首先要思考的是实际距离应怎样求?它等于生么?从而导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这一数量关系)4、(通过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梳理与回归,让学生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其学习的能力。)5、(让学生从身边学习数学,
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板书设计数值比例尺 图上距离 放大比例尺 比例尺= —————— 线段比例尺 实际距离 缩小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