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材第24页反比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际,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观点。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得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正比例,请同学们回忆怎样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指名答)师:简单概括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答,强调:他们的比值(商)一定。二、谈话引题师:看来大家对正比例知识理解掌握得非常好,学完正比例接下来我们就该学习什么了?(生答)是啊,有正就有反,的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反比例)三、猜想激趣师:既然正与反意义是相反的,请同学们猜想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生猜想)到底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用事实来验证。四、验证归纳师:1.研究情境(一)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观察上表,思考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时间是怎样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3)表中那个量没有变?(4)写出三者的关系式2.研究情境(二)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哪一个没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3.反比例意义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板书)4.情境(三)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五、课堂练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2)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4)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2)张伯伯骑自行车从家到县城,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五、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感到困惑的吗?六、作业: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成反比例。板书设计反比例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每杯的果汁量×分的杯数=果汁总量(一定)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