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画一画》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概括能力。3、通过本课向学生渗透一定的函数思想。教学重点: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教学难点: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关键: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教学手段: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进入情境自主感受明确任务师:在正比例的学习中,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这节课我们来通过画一画继续研究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二、带着问题自主理解初步感知师:出示表格:时间/时12345……路程/千米90180270360450……(1)表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你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点吗?(3)学生描点。(说说怎样找点的;每个点表示的含义)三、互动妙引自主感悟探索规律
(4)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描成一条直线?画成曲线不行吗?(5)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直线应不应该画到原点上?(6)验证:(7)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所呈的图像是一条直线。(8)练习:
(9)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所呈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吗?(10)学生动手再操作;并验证规律。(11)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引导生归纳规律:四、深入探究自主升华课后延伸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相对比较成功。课案预设较好,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画一画》这个内容研究的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图像,也是学生到初二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教参给我们的目标是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并运用图像估计一个变量的大小。应该说教材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但是,我们在上《变化的量》时,告诉学生用图像可以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那么什么样的图像才是正比例的图像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大胆的将本课衍生出第二个内容目标,即不但要研究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还要研究什么样的直线才是正比例的图像。我想,这样教学既能深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能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函数做好充分的接轨。下面就每一环节做一下设计说明:一、、本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实现:(1)初步感知怎样在坐标图中描点;(2)明白每个点的含义;(3)能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所对应的变量的值;(4)发现所描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二、把直线设计成曲线的小插曲,有意而为之:(1)体会点的连续性;(2)体会直线可以通过原点;(3)体会这条直线可以无限延长;(4)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生情绪。分析:虽然学生能直观的看出这几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但不一定知道为什么会在一条直线上。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这条直线是无数个存在的点组成的,而不是人为地画上去的。同时,本环节也进一步地强化了怎样找点的方法。三、设计意图:(1)验证自己的发现和猜想;(2)形成结论。四、设计意图:(1)巩固正比例图像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2)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不是图像只要是直线的两个量,就成正比例?(3)为下一步探索做铺垫。
五、设计意图:(1)练习找点,明确点的含义;(2)明确:并非所有的直线都是正比例的图像,只有经过原点的直线才是正比例的图像。这节课的亮点是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的探究,生成的问题也较多,课堂上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将知识有声有色的在探究中得到学习,比较符合自主学习下的课堂。时间流逝,六年级下学期我们应该给学生一点什么?希望本课设计能为学生今后中学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