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四合院
四合院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四合院的历史岐山风雏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呈矩形,中轴线由南至北分别为门道、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有廊相通,院两侧为前后相连的厢房,中间形成两组院落,是一座相当工整的四合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四合院。
四合院的历史注册建筑师模拟题被称为“中国第一四合院”的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A、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B、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C、临潼姜寨遗址D、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大四合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大四合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大四合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中四合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中四合中四合院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小四合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小四合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北京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北京四合院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的交易以占地面积为准,不以建筑面积为准。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北京四合院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北京四合院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后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军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四合院的传统形式——北京四合院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落和花院,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内外宅之间一般建豪华的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指此门,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进此门。
四合院的风水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四合院的风水——宅门北京的四合院,以中轴为对称,大门开在院之东南,不与正房相对。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四合院的风水——宅门只有北京周围才是这样做法,其它地方并非如此。山西和安徽的富户大都是商人,商属金,而南主火,火克金,克金则不能发财,所以商户的大门大多是朝东开,或朝西开。而北京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
四合院的民俗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四合院的民俗——门墩儿门墩儿是四合院门前比较常见的饰物,分为狮子型、石虎型、抱鼓型、箱子型等。先说狮子型和石虎型的门墩儿,是过去四合院门前最常见的。早年间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讲究在门前摆上一对汉白玉雕的大石狮子,通常是雄狮居左,右爪下踩着绣球,被称为“狮子滚绣球”;雌狮居右,左爪下是一只幼狮,叫做“少师少帅”,意思是子嗣昌盛,世代高官。而大多数的四合院是在门框两侧放置一对小石狮子或小石虎门墩儿。
四合院的民俗——门墩儿人们之所以多选择石狮和石虎守门看户,是将其视为异兽,被视为“兽中之王”,有它看家护院,野兽鬼怪就不敢进入宅门。在门前放置石狮子还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它是吉祥之物,所以将一对活泼可爱的小石狮子放在门前,也是一种喜庆活泼有余的象征;二是有的门墩儿上呈卧姿一大一小两只狮子,狮谐音“世”,大狮子小狮子取“世世同居”之意,且小狮子卧于大狮子胸前,又有“父慈子孝”、“和谐美满”之意。
四合院的民俗——门墩儿再说抱鼓型门墩儿,按老礼儿讲,抱鼓寓意是通报来客之鼓,客来客往才显示出主人的人缘儿好,家业兴旺。而箱子型门墩多刻有蝠(福)、鹿(禄)、桃(寿)、喜鹊(喜)、穗(岁)、瓶(平)、鹌(安)、羊(三阳开泰)和钱等图案,都是吉祥之物,表现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
四合院的民俗——门槛儿门槛儿也称门坎儿、门栏儿,横伏于门口儿,迈进去,退出来,给人一种家里家外的感觉,它是内外区域的界线。应当说现在人们居家过日子,门槛儿没有那么多的象征意义,出出进进,跨一跨门槛儿,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过去,对门槛儿的认识却是很不一般的,也有不少讲究。
四合院的民俗——门槛儿首先是门槛儿具有遮挡污物和避邪的作用,门口横上一道门槛儿,象征着竖立一道墙,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挡门外,特别是要把那些鬼怪拒之门外,以保一家人的平安幸福。门槛儿分固定和可移动两种,一般以固定门槛儿居多,而一些大户人家为了车马出入方便,也有随时可移动的门槛儿。
四合院的民俗——门槛儿按老北京人的礼俗,送客时一定要送到门槛儿之外,若是骑马乘轿而来的,要看着客人上马上轿。若是步行而来的,要目送客人远去,如果只将客人送出屋门而不送到门槛儿之外,是对客人的一种不敬,被视为失礼。过去还有不能踩门槛儿的习俗,但可以坐,绝不可猛踩。
四合院的民俗——门首儿门首儿就是街门上的衔环,在北京四合院的门上很常见。既是具有实用价值的门环,又往往配以装饰的底座,饰以含有驱邪意义的虎、狮等兽状铺首,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将威严之气附于大门之上,使鬼怪望而却步。是过去四合院门上最耀眼的饰物。
四合院的民俗——门首儿老北京人对门首儿的讲究也很多,一是不能随便乱摸,认为摸得太多,就没有灵气了;二是要擦得净亮,把它当成一双眼睛,时刻看守着宅院;三是大门紧闭时,来访者一次只能轻叩三下,以示有人来了,若连续猛击,则视为对主人的不恭。
四合院的民俗——影壁影壁也称“罩壁”,在老北京四合院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过去人们很迷信,认为人死后有鬼魂,如果在夜晚有孤魂野鬼游荡,闯进宅院就会不吉利。而大门前有影壁罩着,鬼魂见了自己的影子就不敢往里闯了。于是就在门前(或门内)砌上一堵墙,有了它,鬼怪就不会轻易进门。以后影壁就逐步变为遮挡院中杂乱的景物和呆板的墙面,同时还具有很好的保密功能,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院内的一切。
四合院的民俗——影壁四合院的影壁有三种,一种是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作“一字影壁”,过去无论大户人家还是小门小户,大多都有这种影壁,其下部多设有须弥座,顶部是屋顶,墙体的影壁心上或刻有吉祥图案,或写上一个大大的“福”字或上下连写的“招财进宝”字样。
四合院的民俗——影壁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多坐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一”字形和“雁翅”形两种,俗称“一字影壁”和“雁翅影壁”。其主要作用一是遮住外来的“野风”别吹进院内,二是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第三种是位于大门左右两侧,与大门檐口形成夹角,平面呈反“八”字形,俗称“反八字影壁”,主要是起装饰作用,增加门前的气势。
四合院的民俗——植物北京庭院常以建筑物和叠石为主题,辅以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藤蔓。老北京院中最常见的树种有:石榴,春华秋实,既美观又寓意吉祥,是子孙昌盛的象征;海棠,春华秋实,与玉兰共称玉棠富贵;丁香,芬芳馥郁;葡萄,既可遮阳纳凉,又是果品中的美味。以上这些树种树型大都比较美观,高矮适度。夏天枝繁叶茂,可防止阳光直射室内;秋天果实累累,可以尝鲜;冬天落叶,使室内阳光充足。
四合院的民俗——植物此外槐树和枣树也是老北京人家常见的树种,不仅因为槐花香、红枣甜,而且还有封侯拜相的美意。《周礼》中记载有三槐九棘的制度,此后有人在自家庭院中种上三颗槐树,并预言自己的后人将有位列三公者。因此,老北京人家槐树几乎是必种的,俗谚曰:“有老槐,必有老宅。”由于槐树树型过于高大,大都种在外庭或大门之外。至于草花,常见的有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串红等。
四合院的民俗——植物但是老北京的庭院绿化也有些忌讳,老北京人从不将松树、柏树、桑树、梨树种进四合院,因为松柏是阴宅种的树,桑与“丧”同音,而梨则意味着分离。解放以后,破除迷信,许多宅院也引种了松柏,虽然四季常青,但冬日遮挡室内阳光,实非上佳选择。
四合院的产权以往对住宅的称谓,《大清会典》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至于那些不是凤子龙孙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头衔,他们的住所也不能称“府”,只能称“宅”或“第”。在产权上,“府”和“王府”都是皇产,一旦撤掉爵位,就要相应地撤府,以备将来再分他人,“宅第”则一般都是私产。
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老北京最高级的住宅应该是磨砖对缝的青砖到顶,但这只有达官显贵、富商大贾才做得到。北京平民住房用砖一般多为整条砖加碎砖。整条砖长九寸(30cm)、宽四寸五(15cm)、厚一寸二(4cm),砖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沟贯穿整个长度。砖为深灰色,比现在机制红砖大而宽,但略薄。
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除条型砖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头砖。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观。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院墙多是这种软心砌法。这也算是北京地区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之所以碎砖砌墙墙不塌,是因为房屋的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的,墙体并不承重,只起分隔与保温的作用。
少水多绿化的庭院装饰老北京的庭院非常重视绿化,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往往还另辟有花园。到了清代,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北京的水源也越来越不足,清朝廷公布了不准民间私引活水造园的规定,故北京清代的私园,除少数王府花园之外,极少凿池引水,再加上北京宅基地相对紧张,私园的规模也比较小。因此,与苏州的私家园林相比,北京的私园无疑是逊色不少。
少水多绿化的庭院装饰由于缺乏活水,老北京四合院中央,常常摆上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一是为了观赏,二是能够调节空气,第三还有防火的功能。这是北京四合院中非常典型的一景。在较大的私家花园中,偶尔有人工砌成的水池,一般也都是死水,功能和鱼缸差不多,但观赏性无疑提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