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婚礼琦君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四单元
一、作者简介 琦君,1918--2006,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等。
读课文,思考:婚礼的习俗都有哪些?辞别娘家-----请辞嫁饭菜准备座位次序服饰出门规矩嫁到婆家-----坐筵拜堂初到婆家的规矩酒席人员身份叩拜的方式和顺序
精读8和11两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1、8段作者回忆了参加“坐筵”时攀比的心理,表现了家乡注重吃穿的习俗。2、11段引入父亲给的新旗袍,有点明中心的作用。3、把母亲改制的旧旗袍和父亲给的新旗袍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更爱父亲的新旗袍的感情。4、8段详细写了“坐筵”姑娘们精美的服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故乡婚礼上的别样风采,是对本文的有益补充。5、作者借自己参加“坐筵”的经历,回忆了简朴的母亲和憨傻的童年,表达了对妈妈和自己童年的回忆和怀念。为文章增添了趣味和情味。
请同学们精读第8段,体会其语言的特点。语言特色:用鲜艳明丽的色彩写服饰的美丽精致用细腻的人物描写真实地再现母亲和我用生动的比喻表现衣服窘迫
琦君和她笔下的风俗:《故乡的婚礼》和《喜宴》——婚礼的习俗《粽子里的乡愁》——端午节的习俗《春酒》——春节的习俗《桂花雨》和《月光饼》——中秋的习俗
《烟愁》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作业:阅读《喜宴》,比较和本文的异同。体会琦君语言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