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金克剑)
内容简介本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文集中的一种。小说主人公吕西安是银行家之子,但对继承父业不感兴趣,从军当了骑兵团少尉,开进南锡城时不慎坠马,偶遇看热闹的年轻美貌女子夏斯特莱夫人。夏斯特莱夫人年轻守寡,拥有百万家产,是南锡上流社会中不少贵族青年猎取的对象。但夏斯特莱夫人却对吕西安颇有意,于是两人就开始了一场真诚而热烈的恋爱。司汤达把这对年轻男女的感情纠葛,放到当时法国七月王朝各种社会力量互相矛盾、较量的背景中来描写,因而写得生动又深刻
作者介绍司汤达(1783-1842),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和文艺评价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文集中的一种。《红与白》与其代表作《红与黑》属于姐妹篇,原名《吕西安·娄万》。本书是其创作的众多文集中的一种。
主要作品
中文译本
创作特点现代性司汤达小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多层次性,因而具有较强的现代性。例如《红与黑》描写了维里耶、尚贝松、巴黎和监狱四个空间,在同一空间内根据需要处理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
心理描写司汤达小说特别擅长心理描写。他不是巴尔扎克式的“法国历史的书记员”,而认为“描写中世纪一个农奴的衣服和铜项圈,要比描写人的心理活动来得容易”,梅里美则将司汤达称为“人类心灵的观察者”。司汤达以惊人的洞察力,发掘人物内心情感与理智波澜壮阔的起伏,用心理独自、呓语、梦境等手段揭示人物心灵宇宙的复杂性、多变性、偶然性、矛盾性与不确定性。小说结尾,于连死亡之前的遐想带有意识流意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还具有自我反思性:“既是在行动,又是在观察自己的行动;既是在感觉,又是在观察自己的感觉。”这些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表现的新领域。
意大利描写在司汤达的笔下,16世纪的意大利在社会面貌方面有三个特征:经济富裕、共和体制和反抗精神;16世纪的意大利人展示出追求自由的激情和追求爱情的激情;16世纪意大利在自然景物方面表现出静谧安宁的气质。
爱情观念司汤达运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爱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爱情理论。如同给植物分类那样,他把爱情分为四种类型:激情之爱、虚荣之爱、肉体之爱、趣味之爱。他用结晶这个词来比喻爱情。他是这样表述的:“将一根冬日脱叶的树枝插进盐矿荒凉的底层,二三个月之后再把它抽出来,上面就布满了闪闪发光的结晶,还没有山雀爪那么厚的最细小的树枝都被数不清的钻石点缀得光彩夺目,熠熠发光,原来的枝子已认不出来了。”他把爱情的产生分成七个阶段,界线分明。他对美、丑、爱的相互关系解析得那样清楚,对嫉妒、猜疑、羞怯等各种情感区分得那么细致,对各国社会环境对爱情的影响分析得那么精辞,这些在他日后的创作中都得到了反映。他写了多种多样的爱情故事,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间,结局也各不相同。
人物形象司汤达小说中的大多主人公都是他们所处时代典型的“边缘人”。如《阿尔芒斯》中的奥克塔夫、《红与黑》中的于连、《巴马修道院》中的法布里斯,他们三人都是英俊少年、富于才智、对女性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他们沉酒于自我,同时又对外界十分敏感,甚至敏感过度,不管他人是否真有窥探他们内心世界的企求,他们都会迅速做出反应,并立刻将自我包裹起来,像蜗牛的触角,一碰到什么东西,它便躲进坚硬的壳中。
人物影响司汤达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司汤达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不仅在于他创作上的成就,更在于他的创作思想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司汤达在19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了文学的时代性问题,同时以其卓越的反映时代的杰作,在当时反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斗争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对于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那个时代也具有重要价值。
人物思想虽然司汤达被认为是浪漫派的中坚人物,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所持的文学批评、美学观点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浪漫派的文学主张、美学观点大异其趣,甚至,他是“讨厌浪漫主义”的。司汤达认为自己的艺术任务在于“热情地刻画激情”。他讨厌浪漫主义的浮华风格,不喜欢复杂的修饰语、纷乱华丽的辞藻以及语意不清,玩弄比喻等手法。因此,在文学批评领域和美学领域都认为,司汤达文艺批评和美学观点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他之所以成为浪漫派的“旗手”概因为他反对因袭古人,主张表现现实生活。
翻译作者——金克剑土家族,解放前夕的十月初生。现供职于《旅行》旅游杂志社,任主编。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湖南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南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湖南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张家界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市三届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张家界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
《红与白》电影电影名:红与白制片国家:中国大陆制片机构:峨嵋电影制片厂上映年份:1987年影片颜色:彩色片影片类型:故事片
【电影内容介绍】长江医科大学60周年校庆,前辈尊长、同窗校友共济一堂。校庆大会上,校长龚凡把病员集体赠送的写的"神医圣手"四个大字的条幅送给了从教40年的潘一丁教授。潘教授激动地接过条幅,又转身送给了他的老师仲老先生,以谢教育之恩。40年来的成就,饱含着许多从失误中得来的血的教训。面对荣誉,更促使潘一丁出版总结自己失误的《历年误诊病例剖析》一书,希望失败的教训同样给人们带来启示。正当学校沉浸在校庆的喜悦中时,发生了一起误诊死亡事故。死者是舞蹈学校尖子学生赵小妹,主治大夫是潘一丁的儿子潘大成,他年轻有为,不免恃才傲物。这次他草率诊断,忽略了患者的某些症状,造成误诊。即将卸任的校长龚凡,在这意味着自我总结的校庆日子里不希望出现事故;他的接班人王艾也暗示大成,不要将未记入病案的情况讲出来,打算以正常死亡平息此事。赵小妹父母也拒绝尸检。
为了弘扬求实精神,潘一丁教授不顾校方的阻拦和儿子进退两难的处境,亲自到赵家,说服其父母在尸检单上签了字。潘大成在父亲的帮助下,鼓起勇气,等待尸检的结果。学校召开大型学术会议,潘一丁做了长篇学术报告,讲述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就在他讲到自己误诊的最后一例时,在座的闵护士长突然晕倒。原来,潘大夫误诊的那位25岁的胆囊癌患者正是她当年新婚不久的丈夫。闵护士长深深爱着潘教授,潘教授不顾可能失去护士长的爱情,把这件事讲出来,是为了剖析自己,教育后者。在他的启发下,潘大成也讲出了误诊的真相。
司汤达经典语录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是用来埋葬所爱的人的。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在错误面前,个性是那么渺小和无力。新事物的香味太过浓郁,他们虚脱的头脑受不了,必须靠时光冲淡这一味道。艺术品一定要积满成年灰尘后才会有人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