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娘娘天后圣母——寻找长海县根文化
郭风(1917-2010),原名郭嘉桂。回族。福建莆田人。著有童话集《红菇们的旅行》等,散文集《你是普通的花》等。《郭风散文选集》获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首届鲁迅文学奖和第八届中国图书奖,散文集《汗颜斋文札》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黄巷集》获1995年台湾金鼎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妈祖,作为民间神祈,护航海神,自宋经元、明、清等几代传播迄今已历千年以上。【简介】
【生平】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林默十六岁那年,有一次父兄出海未返,天气突变,飓风大作,狂涛怒威。她预感这次父兄航海必然凶多吉少,急得痛哭流涕。不久,风浪稍息,她便驾舟出海寻觅父兄。父亲果然被她救了回来,但其兄尸体尚未找到。于是,她安慰了父亲后,自己又奋勇驾舟出海寻找兄尸,终于在茫茫大海中,把其兄尸捞回安葬。乡亲们对林默这次救父寻兄的行动,无不啧啧称赞。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的一个暴雨天,林默娘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险船民,因风浪太大,不幸被台风卷去。人们不愿承认林默遇难而死,认为她已升天——变成了神龙。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成神】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田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妈祖的传说】祷雨济民: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官亲自去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化草救商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妈祖祖庙送回妈祖金身妈祖祭祀大典现场
妈祖祭祀大典妈祖祭祀大典上的群舞
第一段:描述故乡祭奠妈祖的盛况,重点描写其中的民俗文化活动。然后,述及妈祖在世界的影响。第二段:介绍晚年出游时所拜谒的妈祖庙,重点写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的历代重修、扩建的情况。第三段:写回程时游历贤良港。第四段:紧承上文文脉,天后祖祠的主持人的一番口述和提问,引发了作者对贤良古港的遥想和感想。第五段:对妈祖进行评价和赞美。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研读课文,思考讨论1、作者怀有无限的敬意,但是作者所用的文笔却是朴素的,毫不张扬,亦不夸张,那么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现的呢?2、文章的主要篇幅写的是妈祖庙及相关遗址,但作者的感情总是指向妈祖,文章标题就是“妈祖”,这二者是如何统一的?
妈祖其人真实存在,我们所在长海县也有很多关于妈祖的神话传说,妈祖海文化是否可以作为我们长海县的根文化,为什么?四、延伸拓展,小组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及对民间传说和民间信仰中的“神”的祭拜,长海县也有祭拜类似妈祖的信仰与祭拜。广鹿岛有专门的马祖庙,但庙中不仅有马祖还有妈祖,为什么出现马祖庙中祭拜妈祖的情况,它表达了长海人民怎样的情感与愿望,请同学们课后做一次调查。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