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鲧禹治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累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认识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办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格。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领会其表达的结果。 4、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存经历理解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捉住重点文句深切品析,领会文本所包含的思惟情感。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敢于奉献的精神。 2、激起门生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从中遭到陶冶与教育。教学
重难点重点:理解内容,认识人物的精神品格。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教学设想本课设计紧扣学生的质疑,做到缘疑而入,深入文本品读感悟。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品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教学预案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形近字:禹()旺()壤()汤()陕() 寓()汪()嚷()烫()浃() ⑶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1.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指名反馈分段情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交代故事的起因,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洪水的折磨,苦苦诉求天帝,可天帝毫不理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鲧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偷息壤驱赶洪水,被天帝派火神杀死。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继承你志,带领人们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苦战治服了洪水。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理会”在词典中有五种含义:①懂得,领会,如:“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②注意(多用于否定),如:“人家说了半天,他也没有理会。”③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如:“他在旁边站了半天,谁也没有理会他。”④理论,交涉;⑤照料,处理。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第③项) c.教师小结: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⑴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⑵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陷入灾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备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教学准备: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⑵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析,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⑴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
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清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⑵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响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洪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渠开山,疏通河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⑶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
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⑷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人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精神。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板书设计1鲧禹治水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生长赶退洪水被发现惨遭杀害引洪水入大海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受敬仰推荐为王鲧禹(善良正义为民造福无私奉献)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