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干将莫邪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3.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寄托人民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文章主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荆轲作为侠义英雄一直为人们赞颂,你们以为古人崇尚的侠客精神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答案:智勇双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承诺,轻生死。)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干将莫邪》(板书)记述的就是侠义英雄复仇的故事。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先请同学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干宝(?—
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纪》,时称良史。又好阴阳术数、神仙鬼怪写出了文字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之文特征的《搜神记》。《搜神记》系志怪小说集,二十卷。原本已失传,今本是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而成。书中记录的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存了一些富于现实主义的民间传说,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参照课文注释自由诵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或拿不准的字词。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板书或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注音)莫邪(yé) 重身(chónɡ) 自刎(wěn)汤镬(huò) 踔(chuō) 踬目(zhì)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一)翻译课文1.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2.不能自行解决的文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3.讨论交流①使相之(仔细察看)②比后壮(等到)(成年)③亡去(逃亡) ④行歌(从事)⑤奉之(进献) ⑥汤镬(开水、热水)⑦王如其言(按照)句式:①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译: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呀?②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译:(赤的)头煮了三天三夜都没烂,(并)从开水里跳出来,瞪着眼睛十分生气。(二)整体感知请学生请根据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梗概。 (可用“课文记述的故事”的句式让学生填空)点拨:这篇课文记叙了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赤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故事。五、合作探究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2.分析赤、客、和楚王的人物形象。(学生速读课文,抓住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①赤——为报父仇,至死不渝——不惜生命原文提示:A.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B.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②客——见义勇为,英勇无畏——重承诺,轻生死原文提示:A.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仇。”B.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与汤镬煮之。”C.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也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③楚王——心胸狭窄,残忍暴虐原文提示:A.楚王:王怒,欲杀之。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B.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3.写作特色
提示:①本文想象奇特。干将莫邪之子以双手持头与剑交与“客”,他的头在镬中跃出,犹“瞋目大怒”。②本文篇幅短小,文字简洁,叙事清楚。六、结合现代观念,谈谈如何理解评价古人复仇观念和侠客的正义行为。(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独特认识。要求阐述观点时要备足理由。)示例:1.从古人“复仇观念”言及疾恶如仇、除恶务尽。2.从今日法制观念看“复仇”的局限性。3.从侠客“言必信,行必果”谈“诚信”的现实意义。4.从侠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看侠义精神的局限性。七、布置作业1. 读完《干将莫邪》的故事,请你就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用一段文字进行评价。2. 根据这个故事,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改写成一篇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