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清怨《西洲曲》——试析《西洲曲》中“西洲”的抒情结构意义-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不胜清怨《西洲曲》——试析《西洲曲》中“西洲”的抒情结构意义-论文

ID:1023286

大小:279.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年7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u1.2014第33卷第4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1.33No.4不胜清怨《西洲曲》试析《西洲曲》中“西洲”的抒情结构意义田小中(重庆文理学院文化-9传媒学院,重庆永川402160)【摘要】‘。梅下西洲”,西洲是美好的回忆,抒情的起点;“西洲在何处”、“鸿飞满西洲”,西洲则是对“郎”的埋怨,一怨人不到,再怨信不至;“吹梦到西洲”,西洲是凄绝情感的寄望。西洲贯穿首尾,层层推进心理情感的变化,形成《西洲曲》整体“清怨”的抒情特色。【关键词】西洲;乐府;抒情结构;怨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14)04—0033—04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解读《西洲曲》,首先得解决抒情主体的问题。张德鸿较早总结了此问题的讨论,有“男性说”、“女性说”、“他人说”等说法;[11张氏持“女性说”,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叶玉华、吴小如等先生“通篇皆为女子口吻”闭的观点相合。笔者认为,这种抒情主体从头到尾都是女性的说法,对《西洲曲》的理解最为贴切。《西洲曲》是一个女子的无尽缠绵的四季相思之曲,然其抒情并不是一直平板的,而是有着心理情感的层层推进。“西洲”的结构功能也曾为学者所论及,余冠英先生《谈西洲曲》说:“诗的起讫都提到‘西洲’,中间也一再提到‘西洲’。分明首尾可以贯串,全篇必然是一个整体,且必然道着一个与西洲有关的收稿日期:2014—03—26作者简介:田小中(1972一),四川南充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33 故事”。[3i7后来论《西洲曲》者多本此说,如陈梓忠划小船渡过去。《莫愁乐》问“莫愁在何处”,即答日《西洲一曲相思梦》:“题名《西洲曲》,‘西洲’很自“石城西”,示以具体位置;《白马篇》问骑白马者身然地就成为贯穿全诗的中心线索”,[41然皆说得泛份,即答日“游侠”。问什么答什么,问答是紧密对泛,并未以“西洲”贯穿来讲。我们认为,“西洲”有应的。而此处问“西洲在何处”,却答日“小船从桥着重要的抒情结构功能。其中中间两处即“西洲在头渡口划过去”,似乎有点答非所问。何处”与“鸿飞满西洲”的抒情结构意义,为历来的为什么这样问这样答,我们得联系前面女子解读所忽略了。本文主要围绕这两处进行解读,希的心理情感来看。首两句是回忆的内容,而三四句望能带给读者更深的理解。则和“忆”的时间相关。“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最直接的意思是表女子形容娇美。余冠英先“忆梅下西洲”生说:“这两句诗的作用不但是点明诗中的主角,《西洲曲》是通过女子的回忆展开抒情的:“忆而且表示自春徂夏的时节变迁”。[3]74余先生的说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首两句历来的解说与争法可以更进一层,即不仅表示“自春徂夏的时节变议最多,我们不欲再去重复讨论,只取与我们的解迁”,此时也正是女子忆往事之时。嘲读相合者。这里“下”是到的意思,梅花如何到西洲现在我们可以尝试探求一下此女子在这个时呢,即通过第二句的“寄”来实现的,如秦观《踏莎候“忆”的心理了。从寄梅之后就开始期盼,春天到行》“驿寄梅花”是也。“折梅寄江北”是女子冬天或了,我们可以想见“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那位女子;冬春之交的事.是写实:而“梅下西洲”则不一定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也可以想见《春江花月夜》实.或许更是女子想当然之词:既然“寄”出了,那叹息着“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的那梅花一定是到了西洲的。也就是说,“郎”肯定是知位女子。然而到了暮春时节,郎还未来见。大好的晓了她的情意的。西洲是“郎”所在之地,江北则是春天就荒废了,自己空等了一个春天。韶华虚度,宽泛的地域。先说西洲,是凸显情事,后说江北,是心里面会是如何呢?所以接下来才有了“西洲在何叙事的交代。寄梅除了一般的示好之外,大约还有处?两桨桥头渡”的问答。表示情感坚贞炽热的意思。“忆”领起首两句,所忆“西洲在哪里呀,一叶小船很容易就过江到达即女子曾折梅寄给住在江北西洲的郎,而梅花寄了”,这里的问答不是叙事,而主要是抒情性的,是出之后,所谓“折梅寄佳人共迎阳春月”(《子夜四此女子内心的呼告。言外之意就是这么容易却为时歌·春歌》)i5165o,她就盼着与情郎在来春相见了。什么不来见自己呢.为什么要让自己美好的春天“西洲”作为地名,“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虚度呢。长时间的空自等待,心里免不了埋怨。地方”,[6R_54起首出现在回忆中,成为抒情的起点,然而虽是埋怨,却没有那种美人迟暮的意思。主导着后面的抒情。“西洲”在篇首的抒情结构意《春江花月夜》的思妇对春去的感受是和容颜不再义很弱,它只是主人公曾经幸福的见证,同时为其的感觉相关联的,所以有“闲潭梦落花”之事。这里后的抒情变化蓄势。却不是。吴小如先生一方面说“表示美人颜色正好之时”.一方面又说“郎如果再不归来,我就要老“西洲在何处”了”,[21后者是吴先生的补充,似乎理解得太急了“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这是民歌中常见些。这里只是埋怨大好时节虚度;她还青春亮丽,的自问自答的形式,如“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来日方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莫愁乐》)。文人学习“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乐府民歌,也多效此体,如曹植《白马篇》的“借问露翠钿”。伯劳以比女子孤居寂寞,但此景也不能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这种问答方式,主要是叙事轻易放过。日暮该当是“飞鸟相与还”之时,但风吹结构功能。《西洲曲》这里与一般的问答如前所举树动,伯劳孤栖,不能归巢,隐喻女子日暮黄昏心两例尽管形式上相同,但其实是有所区别的。这区绪不能宁定,所谓“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别即在答句“两桨桥头渡”。“两桨”代指小船,意谓为情”也。而屋内女子因风吹树动有了错觉或幻34 觉,或是树叶哗哗作响。或是树叶偶有飘落的轻微鸿雁经过并短暂停留。笔者所见资料,对“鸿飞满声响,让她以为是郎来了的脚步声,所以有了“门西洲”的理解。以吴小如先生之说最能曲尽女子的中露翠钿”的细节描写。“翠钿”是头上的饰物,“门心理:“窃以为‘鸿飞满西洲’一句,不仅是她的想中露翠钿”即女子门开一缝探头而望。这个细节表象之词,且含有始羡之意。鸿自北来,先经江北后现了女子的深情和热切。到江南。我能见鸿,郎亦能见之。郎岂不因见鸿而总结前面的意思,女子空等了美好的春天,虽一动归思耶?纵郎不能归,焉不能托鸿给捎个信儿自埋怨,仍是一往情深的相思;煎熬着到了仲夏,耶?鸿既经过郎所居之地.而我意不能至,宁使人尽管孤单寂寞.她还是在盼着郎的到来。望眼欲穿耶?于是‘上青楼’而望郎矣。”f。】吴先生的三问,正见出女子没有收到信的失望,同时也见出“鸿飞满西洲”对郎的埋怨:鸿雁之多。随便一只就可以捎一封信“鸿飞满西洲”似乎也是叙事,乃深秋之景。我过来,但很轻易地可以寄信来却没有。前怨人不们还是先回溯接上前面的时间。到,此怨信不至,深化女子的失望心理,于是转向“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由门开一缝到开登高望郎。这一层是由盼信的失望转向望远。门而出,此女子是非常的失望了。“郎不至”大约在“西洲在何处”与“鸿飞满西洲”两处怨情,为这个时候成为一个不愿意而又不得不接受的现一般解读《西洲曲》者所忽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实,于是出门活动,排解相思愁闷。张德鸿引《神弦叙述式的诗歌语言,容易让人忽视前后的情感脉歌》中的《采莲童曲》“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络:或许作者本意就是要凸显女子的一往情深而深以解此女子出门采莲的行为.非常恰当。『l】潜其怨怼的情感。二是人们在接受时,对西洲的过“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分执实,如张亚新《三题》、罔曹文心《考证与解读》唧等对西洲远近的考证,皆是此时间的迁延在里面。而句句“莲”则是满腔的“怜类。太过凿实,会障碍对《西洲曲》抒情性的理解。爱”之意:正因为郎不至,才有了越来越热切的虚对“西洲在何处”与“鸿飞满西洲”作抒情理幻的期盼。解,也许可以加深对抒情者身份的认知。两处的埋“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怨都是女子认为很轻易可致之事,“在南北朝长江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这里六句接得军事分界线隔绝下,《西洲曲》江北江南男女双方非常紧密,上句的意思在下旬转进,连转连翻,共相思而不能相见.甚至音信断绝”,这种南北对有三层意思。顶针蝉联在这里是兼及内容与形式峙形成阻隔的说法就太重了~c或许,“商人妇”的猜两方面而言的。沈德潜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测是成立的。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在这六旬最具韵味。“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楼高望不见,其“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里的“忆”是意当不在远近,远而不见那是自然,近而不见如念、想之意,与“忆梅下西洲”之“忆”有别,不能以“楼高不见章台路”。这里只是女子“远望当归”之此为据认为《西洲曲》通篇都是回忆。“开门郎不意,盼不到人,盼不到信,故寄望于望远以聊解相至”是对“郎不至”的失望,同时为出门遣怀铺叙;思。然而“望不见”,连这样弱的情感诉求都不能达“忆郎郎不至”是对前面长时间的盼“郎不至”的深成,我们可以说此女子是绝望的了。其情正类《子度接受,同时为“转向”铺叙。“仰首望飞鸿”是实夜四时歌》“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擘向春景,不过这实景因用典而大可以虚看,这是女子情生,苦心随日长”。这里不再转,“尽日栏杆头”总收感心理的退一步了:盼不到人,希望能盼到郎的书前面所有的心理情感变化:因层层失望,立在那里信,也可以稍慰情怀的。这一层是由盼人的失望转就如一尊望夫石了。前面说日暮,这里说尽日。“尽到盼信。日”是动态的,白天一点点的被黑夜侵消,直至完“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仰首望飞鸿”是全吞噬。此女子就那样一直伫立在那里,那是一个向北而望,深秋时节,北雁南飞,西洲应该有很多完全绝望的形象。35 现在我们可以完整的来看《西洲曲》女主人公“吹梦到西洲”的情感心理了:最初是热切期盼郎的来见(“忆梅“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下西洲”),然后是对人不至的埋怨(“西洲在何摇空绿”。栏杆十二曲,更是女子的百结愁肠。而处”),进而是对信不至的埋怨(“鸿飞满西洲”),进“垂手明如玉”虽是状女子之美,但并非自夸。前面而是远望不得的绝望.最后是梦中相聚的希冀以“杏子红”、“鸦雏色”状女子之美有自许之意,那(“吹梦到西洲”)。其埋怨也罢,绝望也罢,都因其里是暖色调的:而此处以“玉”状女子之美,是冷色叙述式的话语而弱化了悲苦之情;再加之其相思调的,这也是与不同时候的心理相应的。到此时,之情以清丽的水乡之景托出,遂形成整体清怨的女子绝望之极。因此她进屋歇息之时,感觉这世界抒情特色。要之,《西洲曲》情感脉络十分清楚,围很冷漠,完全与她无关。这在“自”与“空”两字见绕“西洲”层层转进,结构完整,这或许正是本诗以出。“海水”指夜空,即“碧海青天夜夜心”之“海”。“西洲”为题的内在情感机制。返身进房,卷帘而视,深秋的夜空很美,同时也是参考文献:一个无情的冷漠的夜空。【1】张德鸿.《西洲曲》辨析U1.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1(2):诗到这里.我们不知道此女子的情感要绝望47-51.到何种程度:她一年到头从早到晚的期盼,盼人盼[2】吴小如.《西洲曲》臆解叫.名作欣赏,1985(4):9—12.不到,盼信亦不至,连登高望远稍慰情怀亦不可[3】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丛[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得,最后感受到的是无情的冷漠世界。然而。凝望社.1956.冰冷的夜空,主人公的情感却绝处逢生了。【4】陈梓忠.西洲一曲相思梦U】.驻马店师专学报,1988(3):“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23-24.到西洲”。无边的夜空,像悠远的梦境一样。“君愁”[5】郭茂倩.乐府诗集[M].中华书局,1979.不是实写,它也是女子的心理活动。即她认为郎与I6】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她一样的相思愁苦,也只有在无边的梦境中相会。只有这样,她的情感才可以安放。《山鬼》“君思我f7]沈德潜.古诗源【M】.中华书局,1963.【8】张亚新.《西洲曲》三题Ⅱ】.贵州文史丛刊,1985(2):107—111.兮不得闲”也是此意,一旦这一点都不存在,到了[91曹文心.《西洲曲》考证与解读叫.淮北煤师院学报,“君思我兮然疑作”的时候,山鬼就爆发了。这里借1994(4):110—116,134.南风吹梦,是希望郎知晓自己情意,希望梦见郎,【10]邓小军.《西洲曲》与南北朝长江军事分界线U].晋阳学希望郎能走进她的梦中,以慰藉其相思愁苦。刊.2009(5):112—117.《西洲曲》的结尾,以梦来达成相思,看上去是【111田小中,杨金梅.“用事”还原与古诗解读——以《短美好的希冀,其实凄婉之极。在现实中,她退无可歌行》为例U】.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退,盼郎不得,盼信亦不得,连登高舒望亦并不得,(6):204—207.最后只好退守到梦境中去。责任编辑:黄贤忠AClearandRepining“BalladofXizhou”——AnalysisoftheLyric-structuralSignificanceofXizhouin“theBalladofXizhou”TIANXiaozhong(SehoolofLiteratureandMedia,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Yongehuan,Chongqing402160,China)Abstract:“RememberingtheplumblossomsbeingsenttoXizhou’’showsXizhouisthebeautifulmemo~ofthefemalespeakerandthebeginningofheremotionalexpression.“WhereisXizhou?’and“Xizhouisfullofswansflying’’areactuallyherrepiningsagainsther“lover”:theformeraboutthenon—arrivalofhimandthelatteraboutthenon-arrivalofhisletters.“CarryingmydreamstoXizhou”indicatesXizhouisthelongingdestinationforherlonelyanddesperateemotions.Xizhourtlnsthroughthepo—em,stimulatestheclimaetiealchangesofinneremotions,andestablishesthegenerallyricalfeaturesofeleamessandrepiningof“TheBalladofXizhou”.Keywords:Xizhou;Yue~;lyric—structure;repining3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