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的标1、品味词的语言,领会词的意境,训练诗词的阅读方法,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他的革命精神。3、提高朗读能力,背诵全词。
二、写作背景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朗读,要注意节奏。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注音:舸怅携稠茂遒遏gěchàngxiéchóumàoqiúè
沁园春长沙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天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能主宰你的命运?
回忆往昔,曾经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三、鉴赏课文1、上阕鉴赏: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问:这三句话包含什么信息?朗读时该注意什么?
橘子洲头
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独”字说明无人做伴;“寒秋”说明已是深秋;“橘子洲”是“立”的地点,立于洲头视野开阔,放眼望去,美景尽收眼底。“湘江北去”是作者眼前之景,说明作者向北而立。朗诵时声音要深沉、有力、稳健,读出诗人卓然傲立,一览群芳的风范。
4——10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集体朗读并讨论:读七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调?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领,这个字是哪个字?这七句话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语调激昂,抑扬顿挫,读出景物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的层次感;“看”字;描述了一幅上天下地山水相映、立体交错、绚丽多姿、雄伟壮阔,生机勃勃的长沙秋景图;这些景象都意兴盎然,极富生命力,为扩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努力拼搏斗志昂扬。
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小组交流: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层林尽染写出了色彩浓烈百舸争流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鱼翔浅底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竞自由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意境生机勃勃壮阔绚丽感情乐观热烈、奋发向上暗喻和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漫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机勃勃地自由舒展。诗人从江上、水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找一找具有表现力的词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翔→游之轻快;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片: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
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谁主沉浮”的意思是?谁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即革命领导权归谁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作者也因感慨祖国山河寥廓而发出深沉的思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1)上阕:眼前景看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万红遍,层尽染;漫碧透,百争流。击长空,翔浅底,竞自由。色彩绚烂生机勃勃心中情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立时间地点环境忧国忧民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2、研读下阕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
(2)下阕:记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过渡蔑视权贵、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的凌云壮志和博大胸怀
男女同学交替朗读下阙,思考:作者回答了上阕的问题没有?答案是什么?恰领字同学少年
一个“恰”字,总领七句。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小组讨论: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词句展现了诗人这些青年怎样的精神风貌?2、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哪些字词可以体现这种情感?
这些早期的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青春年少热情奔放才华出众关心国家无畏无惧敢于斗争
最后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实写回忆当年在此游泳的情景,既是深情怀念,同时也虚指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显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情中显志
下阕: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主旨:本文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少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书写出革命青年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总结纵观全词,诗人用词形象精炼,风格大气豪迈,体现了一代伟人的壮烈情怀。全词上阕写景,意境开阔,气魄豪迈,下阕抒情,胸怀博大,斗志昂扬。艺术手法:上阕——景中寓情下阕——情中显志有感情地齐读全诗,注意语速和语调。
“意象”简释意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三、赏析意象
《沁园春长沙》的意象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
写景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前三句)湘江秋景图山林江舸鹰鱼静景(色)动景远景近景红染碧争击翔仰视俯视四、写作艺术归纳
抒情百侣曾游忆往昔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粪土万户侯曾记否中流击水设问结尾,回答“谁主沉浮”:投身革命,急流勇进,担负大任。
课文小结: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抱负。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大风大浪中掘起,之所以能成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成为一代伟人,跟他少年时就胸怀祖国,有理想、有抱负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志于升大,其实也就是有理想的表现。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算成功的路上满是坎坷,他接下来也只有风雨兼程,希望同学们认准目标,就勇往直前。
谁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是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是关心国家命运,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
第八章辨证一、辨证,就是辨识疾病的证候。辨证分类: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用巾中医理论,方法,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症状,体征分析归纳。理----法----方----药二、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二、卫气营血辨证概述: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1将外感温热病不同病理阶段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2说明病变的部位卫分证→主表证气分证→主里证病在胸、膈、胃、肠、胆营分证→病在心与心包血分证→病在心、肝、肾3说明传变规律: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一)卫分证是温热病邪侵犯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伴头痛,口干微渴,咳嗽,咽喉肿痛。证候分析:辨证要点:治法:辛凉解表透汗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二)气分证是温热病邪内传脏腑,以正盛邪实,阳热亢盛为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1热壅于肺治法:清热宣肺方药:麻杏石甘汤2热扰胸膈治法:清透郁热方药:栀子豉汤3胃热亢盛治法:清热生津方药:白虎汤4热结肠道腑气不通治法:泄热通便方药:增液承气汤(三)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较为深重的阶段。
临床表现:身夜热甚,心烦不寐,神昏谵语,斑疹隐隐,口反不渴,舌绛而干,脉细数,为邪热入营,营阴劫伤之象。证候分析:治法:清营泄热方药:清营汤神昏治法:清心开窍方药:安宫牛黄丸(四)血分证是温热病邪深入血分所表现深重的证候,是病的极期。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治法:凉血散血方药:犀角地黄汤凉肝熄风方药:羚羊勾藤汤滋阴养血方药:大定风珠加减复脉汤
第九章养生与防治原则第一节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二、调摄精神培养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正确对待生活、工作及客观环境,才能延年益寿。三、饮食有节
四、锻炼形体: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气功。五、护肾保精:肾的精气充足,精神健旺,身体健康。第二节预防含义: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一、未病先防(一)避邪防病(二)药物预防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二)控制传变第三节治疗原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一、治病求本(一)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标2缓则治本3标本同治(二)正治与反治1正治_____指逆其证候性质而治。(1)如寒者热之(2)热者寒之(3)实者泻之2反治_____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则。
(1)寒因寒用(2)热因热用(3)塞因塞用(4)通因通用二、扶正祛邪(一)扶正与祛邪的概念1扶正____用扶助正气药物,食物或体锻方法增加身体抗病能力,达到正气复,邪(气)自去目的。2祛邪____用药物或针灸方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自安的目的。3扶正祛邪并用____又称攻补兼施三、调整阴阳
(一)损其有余(二)补其不足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绪论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医药学的历史成就及其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如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服桂枝汤后,“服己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盖衣被。如“养生十六宜”即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等。中医应用针灸、推拿、拨火罐、刮痧、气功等简便而有效的中医传统疗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二)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对疾病进行辨析判断和处理的特殊方法,称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之一。症状____单一的如头痛、呕吐、发热证候____症状+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轻咳、舌苔薄白、脉浮。称为外感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复习思考题:1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有哪四大经典著作?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哪几方面?4如何区别症状与证候。
二、六腑(一)胆胆附于肝,内藏“精汁”故称“中精之府”。胆汁注入肠中,有促进饮食的消化和吸收的作用。生理功能1、藏精汁,助消化。2、性刚直,主决断。古人曰“肝气之强,非胆不断”。“肝胆互济,勇敢乃成”。
正常异常消化良好消化不良、黄疸、胁痛能防御和消除不良精易为七情所伤,气机失神刺激,保证气机调调畅,惊悸,失眠。畅。
(二)胃胃为“水谷之海”。生理功能:1、主受纳与腐熟水谷。2、主降浊。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作用,提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以胃气为本。用以判断疾病的愈后。有胃气:脾运化+胃受纳正常异常受纳运化功能好胃寒、胃热、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吞酸
(三)小肠生理功能:1、受盛胃转输下来的水谷。2、行消化、别清浊。小肠疾病:小肠火盛小便短赤口糜(导赤散治)小肠虚寒清浊不分大便稀溏心与小肠相表里
(四)大肠生理功能:1传导糟粕、排泄粪便。大肠疾病:传导失常便秘泄泻下痢便血。肺与大肠相表里(五)膀胱生理功能:1藏津液、排小便异常:尿多、尿少、无尿。
(六)三焦狭义___六腑之一广义___五脏六腑都包括起源于《温病学》派,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上焦—指心肺(横膈以上胸腔)部位中焦—指脾胃(横膈以下至脐)下焦—指肝肾膀胱大小肠(脐以下)
上焦---敷布精微,营养周身。“上焦如雾”功能中焦---腐熟水谷,化生营血。“中焦如沤”下焦---分别清浊,排泄糟粕。“下焦如渎”三焦总的生理功能: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为运行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和水液代谢的通路。古人曰“腑有之者,有名无形也”。
1.脑①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脑为元神之府”生理: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病理: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狂燥易怒、甚或昏愦等。2.附女子胞(子宫、胞宫)位于小腹,女子胞与肾脏,冲脉,任脉关系密切。
肾气旺盛,冲,任脉气血充足,主月经月经正常,具有生殖和养育胞生理胎的作用。功能异常----出现闭经或不孕孕育胎儿胞宫与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脏有很密切关系,常会影响机能活动。五脏六腑总生理区别五脏----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神(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四、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表里关系1.心与小肠心经实火----可移热于小肠,表现尿少,尿赤,排尿灼热。用八正散小肠有热----可上熏于心,表现心烦,舌赤,或糜烂。用导赤散2.肺与大肠
肺失肃降----影响大肠传导,出现便秘,便结。用小承气汤治大肠不通----引起肺气不利,咳喘,胸满。用麻杏石甘汤治3.脾与胃脾属阴、喜躁恶湿→胃属阳、喜润恶燥异常----纳呆、恶心、呕吐、腹胀、泄泻。用香砂六君子汤治4.肝与胆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保证胆汁的排泄通畅。异常----肝胆同病,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治。
5.肾与膀胱膀胱气化功能正常,开阖有度,以保证正常的贮存尿和排尿功能。异常---肾气不足,膀胱开阖功能失常,小便失禁,遗尿,尿频。(二)脏与脏之间关系1.心与肺主要表现在气与血的关系。2.心与脾主要表现在心主血,脾统血的运行关系。3.心与肝主要表现在血液与精神情志关系。
4.心与肾主要表现在水与火的关系。5.肺与脾主要表现在气生成与水液输布关系。6.肺与肝主要表现在气机协调关系。7.肺与肾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关系。
8.肝与脾主要表现在肝主藏血与脾主运化关系。9.肝与肾主要表现在精与血的关系。10.脾与肾主要表现在脾的运化与肾藏精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传导化物,相互协作,共同完成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全过程。
第三章经络第一节经络概念、组成及生理功能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途经的意思,较为粗大,为主干,分十二正经。络---网络的意思,较为细小,是经的分支。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三、经络的生理功能(一)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二)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三)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正常:经脉通畅,气血充足,关节屈伸流利。异常:经脉闭塞,气血阻滞。如关
节炎,神经痛。通过经络的传导体表内脏笫二节十二经脉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一、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阴经阳经阴经行内侧(属脏)(属腑)阳经行外侧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上前线手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肢中线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线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下前线足厥阴肝经少阳胆经肢中线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下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头手三阳手三阴胸手腹足三阳足三阴足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及命名四、十二经脉的特点:1、与脏相联系统称阴经,循行四肢内侧及胸腹部。
与腑相联系统称阳经,循行四肢外侧,头面及背部。2、有络属关系,属脏络腑,属腑络脏,构成表里关系。3、十二经脉各有专穴分布。4、有脏腑病,经脉病之分。笫三节奇经八脉
一、概念: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的特殊通路。二、奇经八脉的特点:1、既无与脏腑相通,又无表里相配关系。2、任督两脉有奇穴分布,其余六脉无奇穴分布。3、对十二经脉起到气血蓄注,调节联系作用。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冲脉---沿脐旁上行络口唇。奇任脉---循行人体胸腹部正中线。经督脉---循行人体背正中线。总八督一身阳经。脉带脉---横行环腰一周。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第四节经络学说临床应用1、阐释病理变化经络如外感肺经(咳嗽、气促、胸闷)经络脏腑反应体表如胆囊炎在右肩井穴有压痛心绞痛心前区,上肢内侧痛
2、指导疾病诊断3、指导临床治疗(针灸方面)。循经取穴应用“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胸胁如有痛须向内关谋4、指导预防保健足三里关元血海---有强壮健作用
气功-----意守丹田涌泉能降血压推拿按摩。针刺麻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针刺对机体有生物双向性作用。如内关穴---治心悸、心跳过缓。天枢穴---治便秘、泄泻。☆但目前经络实质性研究问题,还有争论,有待继续多方探索。现代医学认为
①脉管系统。②神经系统。③神经体液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