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冃标1、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实现“披文一一及物一一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2、强化诗词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感受诗词意境。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4、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沁园春•雪》(九年级上),导入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1.与学牛同背《沁园春•雪》,引导学牛谈一谈作者情况,并指导学生将两首词比较,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明确: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他本身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对唐“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情有独钟,他的诗作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他强调以丰富的形象表达丰富的感情,寄寓所表达的事理,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两首词同属“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现出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2•词,这种文学样式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又名“长短句”、“诗余”,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等,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o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由于格式是固定的,因此写词叫“填词”。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屮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据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字数W58,中调59〜90字,长调M91字。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为何以“长沙”为题?(引入时代背影简介):长沙是毛泽东青年吋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二、预习检测(请给下列彩色字注音)沁园春(qin)百舸(ge)峥嵯(zhengrong)寥廓(lidokud)挥斥方遒(qiu)浪遏飞舟(e)三、阴读课文,整体感悟(%1)参看注解,将词屮每句大意顺畅地说出來。(%1)将疑难词句、关键词句、精妙语句找出来。(%1)整体感知:
1、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而?各概括了哪些内容?你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这一组典型的画面塑造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体现了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蝶岁月”图、“中流击水”图。这一组典型画面刻画了词人高大的光辉形象,体现了诗歌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性。2、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立、看、怅、问、忆3、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它们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写的?看:山、林、江、舸、鹰、鱼(万类,各种并置景物)并置式诗人(我)忆:指点、激扬、击水、浪遏飞舟(各种活动并置)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上阕“看”字;领起七句。下阕“忆”字;领起八句。(“恰”领起4句。)上阕一一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夸张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色彩缤纷对仗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鸟瞰)下阕一一抒情: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战斗风月:携来百侶曾游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4、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5、全诗的〃诗眼〃是什么?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四、阅读鉴赏(-)简析上阕
第一层(第一个整句)
【读释】•寒秋:深秋。•湘江北去:湘江,源出于广西灵山东,海洋山西麓,流贯湖南东部,经长沙北去,汇入洞庭湖,全长817公里,为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串解】提问:本整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应怎样?明确: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深秋时节,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只见)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诗歌为了押韵,或者为了强化语言的启示性、传神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赏析】提问:从上阕看,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几条?明确:其一,点明时令;其二,交代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其三,引出作者;其四,作岀铺垫(A、为下文描写“湘江秋色图”作铺垫;B、为下文“万类……”的哲理作铺垫)。短短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还要注意:“独立”、“寒秋”二词的巧妙:“独”字与下阕的“百侣”相对应,说明作者形独而心不独。“寒秋”,秋深有寒意,因为深秋,所以枫叶才会“红遍”;因为深秋,江水才有“碧透”之状;因为深秋,才觉“长空”,才能赏雄鹰搏击。可见,好些匠心独运的字词,要从宏观来把握,方悟其妙。“独立寒秋”,表面是切合时令特点和作者处境,实际上读罢全篇会发现,诗人是“反弹琵琶”,“独立”而不孤单,“寒秋”却无冷意。“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R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寒秋季节望着日夜不息的江水,诗人陷入了沉思,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前途的忧思之情。提问:本整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应怎样?明确: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深秋时节,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只见)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2、第二层(第二、三个整句)中间七句的“铺叙”中意象赏析
【读释】•万山红遍:万山,指湘江两岸岳麓山和附近的许多山峰。红遍:红尽之意。•层林尽染:见课P3注3。•漫江碧透:漫江,满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字来写它,可谓恰到好处。碧,极言江水之清;碧透,即江水碧绿之极;透,同“遍”意相近,程度副词。(一说:“透”,言水清。)•百舸争流:舟可,大船;百舸,许多船。争流,争着行驶。•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见课P3注6。•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宇宙成物;霜天,秋天;竞,竞相,争。【串解】远望许多的山上,重重叠叠的枫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般;近看碧绿至极的湘江上,无数的船只在争着行驶。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高飞,鱼儿在清澄的江水里自由轻快地游动,宇宙间的万物,都在这深秋时节屮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赏析】提问:这个“看”字,总领几句?诗人是如何描绘出一幅“湘江秋色图”的?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明确: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层描画。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各作为一个点,再用万类概括而,从视觉的不同角度:远望——近看一一仰视一一俯视;不同色彩:“红遍”,“碧透”;不同形态:“层林”、“漫江”、“争流”、“击”、“翔”等,描写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构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哲理图画。此段描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浓,“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Z健,“翔”写鱼儿Z乐。锤炼精妙,令人拍案叫绝。(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性的词语作分析,是一种重要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的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锤炼上。)(意象的组合,使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境高远。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屮的一个术语,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
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屮“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一一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如何借意象表达思想内涵的呢?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牛气的形象”。(康德语)(“看”字统领儿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万:山Z多遍:红Z广层: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山林红叶的斑斓绚丽,红得深透漫:江水溢满之状透:强调水的碧绿清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而,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爭物动态的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透出猛、劲,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翔”突出轻、快,更显游鱼在江水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在水中从容、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总的说来,这些意象,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气势磅礴,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以卞之琳的《断章》诗归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3、第三层(第四个整句)【读释】•怅寥廓:怅,感慨;寥廓,宇宙的广阔。大千世界。•苍茫大地:苍茫,旷远迷茫。•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升沉,消长,兴衰。【串解】面对这勃勃生机的一派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赏析】联系时代背景,深悟“问……浮”句的含义。这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该由谁主宰,这世界,这国家的命运该由谁来掌握?透过这一非同寻常的询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虽问而不答,但答案可悟,下阕结尾,予以呼应,显章法Z谨严。上阕最后三句以“大地”为意象,写出其“苍茫”、“寥廓”、“沉浮”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人发出了谁来主宰这沉浮未定的寥廓大地(即世界)的追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改造旧中国的豪情。(二)简析下阕1、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哪些内容作了冋答?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2、注意“峥蝶”、“风华”、“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怅: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沉浮:指盛衰。峥嵯:不平凡,不平常。指点:评论的意思。粪土:用做动词,以……为粪土,意动用法。遏:阻止
3、词的下阕中所冋忆的往昔生活,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叙事、抒情完善地结合起来的?点拨: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以“独立”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动出词人激荡的思潮,为下面的“怅”“问”“忆”蓄势。接着用一“看”字承首句“立”,领起以下七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奠定了全词壮怀激越的感情基调。“万类”句小结并引出发问。“怅”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词人不禁激情澎湃,慷慨发问。下片叙事,却有画面形象,是上片的感情发展与延续。用“百侣”呼应“独立”,再用一“忆”字直贯以下七句,追叙当年词人就学期间战斗生活,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表现出革命者的豪情壮志。末三句更进一层,展现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只有我们革命者,才是主宰天下的主人。至此,诗情得到了酣畅的表达。5、纵观全词,看其突出特点是什么?A、写壮景,抒豪情。B、对比突出。“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于明处对比,“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C、语言富有表现力。(“阅读鉴赏”时讲解)五、品评鉴赏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阴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3、比较阅读:《沁园春•长沙》与《天净沙•秋思》在写景上有什么异同?(意象写景顺序思想感情写作手法)《沁园春•长沙》物大、量多,色彩绚丽由远而近,由静而动,由仰视到俯视开阴昂扬、积极进取,热爱自然,赞美生命,寄托了革命豪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对比、对仗《天净沙•秋思》物小、量少、色彩黯淡由近及远,侧重静态清冷凄凉、孤独无依,对亲人的无尽思念情景交融、排句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4、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5、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牛机?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前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乂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片的抒情乐章。
下半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蝶岁月稠”,以峥蝶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蝶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六、想象能力训练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2、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儿个特写镜头,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七、作业布置1、练习: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虎一一深山,鱼一一潭底,驼一一大漠,雁一一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2、背诵这首词。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词句和开阔意境。附1:诗歌阅读方法:1、把握特点一一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2、了解背景一一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3、展开想象一一诗歌的集中性需借助想象拓展,诗歌的跳跃性需借助想象补充。4、捕捉意象一一选择的意象,表达的意象,二者兼而有Z的。5、推敲字词一一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6、体会音韵一一音韵美,节奏美。
附2: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没。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