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课时考案测试范围:相信未来(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基础知识(40分)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9分)灰烬()给予()瞳孔()凄凉()惆怅()轻蔑()嘲讽()摇曳()不屈不挠()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6分)惆怅:依偎:灰烬:不屈不挠:3.食指,原名,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代表作有、等。与舒婷、顾城、北岛等同为“诗”的代表诗人。(4分)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比喻历史真相,生活真相。B.“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可以战胜衰亡守旧的势力。C.“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皮肉”借代我们的生命,“腐烂的皮肉”指我们死去。D.“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脊骨”就是脊梁,指独立不屈的人格。5.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6分)A.诗歌语句基本齐整,音节和谐,尽管不是一韵到底,但押韵还是很规范的,体现了作者对诗歌结构美、音乐美的追求。B.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C.诗歌基本上分两大部分,前四节为一部分,表达了自己“相信未来”,追求美好的信念:后三节为一部分,表达了自己“相信未来”的原因。
D.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6.仿照《善良》的第一节,以“长大后”为开头,续写诗歌的第二节。(9分)善良小时候善良是抚摸小鸟伤腿时流下的眼泪是帮小猫找到妈妈后发出的欢笑是阳光下那双童稚的眼睛长大后善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35分)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1.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6分)A.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D.鲜花——收获的果实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2.谈谈你对“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一句诗的理解。(9分)。3.认真品读这两节诗歌的语言,仿照这两节诗歌的语言形式,用“当……当……我依然……写下……”句式写一个长句。(10分)
4.《相信未来》整首诗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相信未来”这撼人心魄的信念。请根据以下两节诗的内容,说说诗人“相信未来”的精神动力。(10分)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三、课外阅读(25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翠绿的三叶草。我还想打开书橱,取出一本《海涅歌谣》,我要去约会,我向她举起这本书,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爱情的信号。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太阳啊,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愿你的光芒为它热烈地照耀。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
1.你认为“我”寻找的仅仅是“钥匙”吗?为什么?(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觉得诗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7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为什么以这种独白沉吟的方式倾诉?试说明原因。(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过关检测卷(二)一、1.jìn,jǐ,tónɡ,qī,chóu,miè,fěng,yè,náo2、惆怅:伤感、失意。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不屈不挠:不屈服。3.郭路生,《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朦胧4.A点拨:“历史迷雾”或掩盖真相的东西。5.C点拨:第一部分是前三节。6.搀扶弱小时脸上的深情,挺身而出时爆发出的刚毅,尘世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心。(供参考)二、1.D点拨: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果实被窃取或情感的失落。2.“凝露的枯藤”指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整个诗句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这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3.(略)4.①“腐烂的皮肉”“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三个具体的形象或神情,虽然传递着现实人们的种种苦态,但也仅仅是“皮肉”的“腐烂”,这意味着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②诗人坚信未来“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脊骨”就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就是“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中体现出来的不屈的信念和精神。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诗人才毫不怀疑地“相信未来”,并且“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三、1.不仅仅是寻找获得解放的钥匙,而是经历了被封闭、被束缚的年代之后,对“一切丢失”的意义、价值和精神进行深刻的反思和不懈的追求。 2.“我”是一个曾经疯狂而迷失了自我的“红卫兵”,也是一个寻找灵魂归宿、生存意义和一切美好情感的青年。 3.(1)诗人是以一个单纯的大孩子的姿态进入诗歌的,整首诗歌的背景被处理得简单而且日常化,“大街”“荒野”“画片”“三叶草”等意象有一种透明的朴素的品质。 (2)这种“大孩子”式的倾诉,极富生活化,很容易引起共鸣,读来更深情,更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