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曾碧绿【教材分析】1•人教版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岀现的,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用白话写的,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的,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努力融化在民族风格中的一种新诗体。五四Z后对外国诗歌的大量翻译和介绍,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这里在第一课选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2.学习本节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反复朗读;分析意彖;发挥想彖;感受真情;陶冶性情;学写新诗。【学情分析】1.学生对作者有一些了解,知道毛泽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共和国的缔造者,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学生小学、初中学过较多的诗词,并学习了小学、初中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对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有一定的认知。2•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一些诵读、背诵诗文的方法,已初步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背诵能力比较强,对诗词比较感兴趣。3.学生对词的格律特点有一些了解,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分析意彖、分析情景交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毛泽东诗词,欣赏他的狂草书法,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2.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格律特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3.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屮所学过的词以及小学、初屮课本选录的毛泽东诗词及评价毛泽东的诗词,以及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4.背诵本词。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口谱口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养成诵读学习的习惯。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逐渐提高自己抓准关键词、分析意彖的能力。3.引导学生品味文屮的重点词句,分析景屮寓情、情屮显志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怎生鉴赏诗词作品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诗词的熏陶下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丰富情感
世界和文化积累。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珍惜今日所有,激发口我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难点1•词屮描绘的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蝶岁月图”、“小流击水图”等。1.极富表现力ftwi:数词运用「富丁力学美感;动词使用,出神入化;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对颜色非常皱感。2.对比、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2.补充古诗文中学生能懂的例了作佐证。【学生学习活动及评价设计】1.学生学习活动:课外提前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课堂个性化诵读;多媒体辅助学习;分组讨论。2.学生学习活动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和家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诵读提示】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诵读本文插页有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该手书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要抓住“独”“立”“洲”等点明人物、吋间和地点的词语,抓住“看”和“忆”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欣赏课本上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2•学生交流欣赏手迹感受,教师略作评价:毛泽东书写的《沁园春•长沙》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3.引导学生欣赏毛泽东的其它书法作品并导入课文。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书法家,一手狂草征服天下;他更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用平平仄仄的诗词彰显口己的革命豪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走进诗词的殿堂,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二、诗词简介及诗词阅读、鉴赏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并收集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笔记》±o在课堂上请个别学生展示自己记诵的成果,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词。2.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所学过的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说说诗词的总体特点和阅读、
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词的相关知识(比如:词的别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词的分类以及“沁
园春”词牌名的格律等),并就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进行分析。1.教师小结:(1)诗词总体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诗词是文学艺术屮一朵鲜艳的奇葩,它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的骄子;它浓缩了作者的人生经丿力,丿力练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追求;它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我们可以透过诗词,认识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诗词是反映生活、歌唱生活的艺术,我们可以透过诗词,感知生活。作品是有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艺术的再创造來源于读者的再创造,所以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鉴赏才可能进行。(2)阅读和鉴赏诗词的方法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1)理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把握技巧:推敲词句、捕捉意象、体会音韵、展开想象2)诵读读书百遍,其义口见。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词的意境,较完善地传达诗词的思想感情。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的变化,读岀诗词的艺术美、意境美,整体感知。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屮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3)默想和回味诗词的鉴赏往往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因此,隔一段时间应重新诵读品味,诗化自己的感情。再创造——再评价——共鸣(3)高考诗词阅读、鉴赏要求:1)鉴赏诗词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词的相关知识1)词是产生于隋唐兴盛于两宋的一种新诗体。词乂称为:“曲了词”、“诗余”、“乐府”和“长短句”等。2)与近体诗相较,词在形式上独具特色:一、词是配乐的;二、词有一个音乐性的调名,即词调,通常称词牌;三、词分为数片,通常是上下两篇;四、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五、每一种词调有不同的押韵位置。3)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4)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5)词牌名——沁园春,词牌名。由“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沁园春》的格律:双调(上下阙不同调),114字,上阙13句,逢一(第一句也可以不用韵)三、七、十、十三句押平声韵,四平韵,下阙12句,逢一、二、六、九、十二句押平声韵,五平韵。上阙后九句与下阙后九句字数平仄相同,此调一般用较多的对仗句。6)引导学生浏览全词,找出韵脚。明确:上阙秋、头、流、由、浮(方吕)。
7)引导学生积累并整合小学、初中所学过的词牌名。三、整体感知全词。1.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背诵《沁园春•长沙》,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背诵进行评价。通过听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在听的过程中,把不会读和易读错的字词以及难解字词找出來。2•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师生在交流中正音、释词。(1)正音沁园春(qin)百舸(ge)峥蝶(zhengrong)怅寥廓(chang1iaokud)挥斥方遒(qiu)浪遏飞舟(。)(2)释词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毛泽东1958年12丿J21FI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丁坚持,一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吋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是言勤奋,珍惜时光,夜晚也当口昼使用,这样就会拥有两次人生的时间),会当水击三千里(典故出自《庄子》,是说定能施展鲍鹏Z志)。(《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3)成语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峥蝶岁月:不平凡的13子。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蝶而愁暮。”宋陆游《I•二月二I•九H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川惊峥蝶。”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川。峥喋,木形容山势高峻,引中则有特殊义。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气概昂扬。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感受诗情,熟读成诵。(1)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的听读感受激情诵读课文,并自评或同学互评。。(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并抓住“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等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确的语序: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分析: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展现出一幅以诗人为背景的艺术画面,为全诗定下了壮阔的基调。(3)用“站立”“直立”等替换“独立”,在比较鉴赏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面对湘江滚滚北去时表现出来的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适时引导学生重温历史画面,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时代背景:1925年,止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中国革命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而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來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秋天,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了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在
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长沙。在长沙停留期间,独自重游了青年时代经常和同学去的橘
了洲,有感而作此词。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4)引导学生背诵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并就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进行比较鉴赏。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13而语。(5)引导学生找出“看”“忆”领起的句子,并抓住“看”和“忆”这两个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以及穿引全文的“立”,“看”,“怅”,“问”,“忆”,“记”等关键动词和意象,分析全词。明确:“看”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甫”。Q忆”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诗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意彖)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漫江、争流的百舸、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竞自由的万类,真可谓是绚丽多姿、生机勃勃之景,于是济世沧桑Z情油然而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课木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其实,“怅”的本意是“望”,但“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乂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槊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來主宰你的盛衰枯草?“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准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嵯岁月稠。”“百侣”与上阕的“独立”呼应。“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來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很自然地冋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评点、关心国家大事)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儿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板书:立看怅问忆记)(6)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并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诵读进行评价。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表读或集体诵读,口谱口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再次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7)引导学生记诵小学、初中学过的毛泽东诗词以及评论毛泽东的诗词,并交流听读感受。结合本词,谈谈印象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教师略作评价并总结。1)自作诗词沁园春•雪(毛泽东——豪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大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屮笑。
七律•长征(毛泽东——爽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他人诗作中的毛泽东《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岀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四渡赤水岀奇兵,乌江天险重0渡,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才气)/T锤百炼不怕难,革命理想高于天。(意气)诗人•领袖(任先青):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瞭亮了东方!(神气)(板书:毛泽东——豪气、大气、爽气、才气、意气、神气——潇洒豪放、豪情壮志)(8)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欣赏毛泽东的诗词《采桑子•重阳》和《浪淘沙•北戴河》,引导学生记诵毛泽东诗词名句,并尝试进行诗词创作,用自己喜欢的诗词形式表达自己追求理想的激情。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9)教师小结:词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游橘子洲时的感触和学生时代的回忆,抒写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对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自由诵读本词,熟读成诵。背诵全词。结束第一课时。四、板书设计:毛泽东豪气、大气、爽气、才气、意气、神气潇洒豪放、豪情壮志“立”,“看”,“怅”,“问”,“忆”,“记”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学生个别背诵或集体背诵《沁园春•长沙》。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鉴赏本词,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鉴赏进行评价。角度一(组一):词如画,引导学生概括词人所“看”、“忆”的几幅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噱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板帖),想象并描述出这是几幅怎样的图画。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本领。让我们微微闭上双眼,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彖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放音乐)“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竞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鱼水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展开想彖,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彖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岀来,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i田i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屮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角度二(组二人引导学生欣赏本词视角变换、景物和写景顺序的特色,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远眺(远景人(群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景);近观(近景):(江屮)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静景、动景);仰视(高景):(天空)鹰击长空(动景);俯瞰(底景):(水底)鱼翔浅底(动景)。(板书)感慨: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为生存自由而斗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感觉。角度三(组三):虚实结合,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板书)。虚实结合:上片重在写景,描写自己独立橘子洲头所见Z秋景,为实写;下片重在抒情,回忆革命斗争、屮流击水的画面,为想象之景,为虚写。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乂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I口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屮突岀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一扫“悲秋”词风,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古人云:“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角度四(组四):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数词、动词、形容词的使用)。(1)数词运用,富于力学美感。诗人多次用“万”字、“百”字,造成了一种非凡的气势。如“万山”——山之多,“万类”——突出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异彩纷呈。“万户侯”一—突出傲视的对象地位很高。“百舸”——舸Z多,“百侣”——突出同学少年的人数Z多。用“万”、“百”等数词,突出了多、壮、豪等力学上的美感,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构成了一种强烈的美感。(2)动词使用,出神入化。“立”、“去”、“看”、“染”、“争”、“流”、“击”、“翔”、“竞”、“问”等动词的使用,使词中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特别是“击”一飞之矫健勇猛,“翔”一游Z轻快自由,“争”一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竞”一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些词的使用,使这首词富于视觉的冲击力。(3)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寒秋”Z“寒”,写出了秋Z寂寥、冷瑟。“万山红遍”之“红”,勾勒出了满山的秋色。“苍茫”两字,写出了大地之大、浩大无边,也写出了世界的广阔、宇宙的广袤、情势的复杂、心事的重重。述有一些字。如“染”一树色Z浓,“遍”-红Z广,“尽”--染之透,“透”--水Z清,“层”一林之茂,“漫'一水之满,'层”一林之密,都极为准确精当。对颜色非常敏感。“万山红遍”红色,“漫江碧透”——深绿色,“百舸争流”
的白色,“鹰击长空”——天的蓝色,“鱼翔浅底”——水的青色。角度五(组五):对比、夸张、拟人、借代、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的运用:词屮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指点江山”,“江山”指代国家(国家大事),“激扬文字”,“文字”指代文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王实甫的《西厢记》屮就有“晓来准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夸张、拟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达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壮志豪情,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答。——设问。引导拓展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鉴赏领会本文设问的妙处和诗歌的形象性。。《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丿力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诗人却用一个“惜”字就将它们全部否定了,而发出“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因为诗人觉得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板书),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板书)。这些“英姿勃勃,才华横溢”(板书)“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板书)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阕“谁主沉浮”(板书)的问题。“中流出水”,搏击风浪,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坚持到底。(板书)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板书:战斗风貌、英雄气概)下阕抒发了改造的in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下阕不能直截了当地冋答,譬如说:“承担大任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我辈。”“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原因是诗歌讲究形彖性,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彖的画面来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教师小结:《沁园春•长沙》一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冋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菲常深刻的印象。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口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耍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播放《沁园春•长沙》歌曲]三、板书设计:
z独立寒秋图E>独立寒秋橘子洲头万山红遍(群山)?远眺层林尽染(豺山)rr漫江碧透(江中)丿<湘江秋景图i百舸争流(江中)仰视口鹰击长空(天帘)俯瞰□鱼翔浅底(水底)峥蝶岁月图<厂书生意气(英姿勃勃才华横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丿战斗风貌屮流击水、谁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中流击水(搏击风浪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坚持到底)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