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第1课时累计7节(蒋墨雨)课题致橡树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教学准备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难点: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二、讲授新课1.介绍作者有关情况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2.反复诵读,感悟诗情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聆听示范朗读(在音乐里寻找共鸣,在画面中领悟蕴味)。3、学生自由朗读(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4.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2)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5.她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明确: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一、练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小组讨论)四、总结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五、作业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