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品悟“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诵读指导张凤霞《雨巷》是我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诗人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在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和朦胧的希望。诗中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旋律回环往复,婉转悦耳。诵读时确定这些基本元素就能把握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那悠长寂寥的雨巷,是黑暗现实和孤寂生活的象征;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则是追求光明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象征。“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诗人所追求的美好而又朦胧的理想,宜重读。“撑着”因为是句首词,可以在其后略一停顿;“独自”“悠长”“悠长”后可处理为拖音,以突出其象征性;“希望”正是诗人没有在黑暗中沉沦的佐证,所以宜用满含深情、充满希望的语气送出。二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一节引出“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核心意象后,第二节具体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她”的特点。所以,诵读时“她是有”应用想象的语气处理,“有”后略停顿;中间三句结构一样,停顿和重音的处理可以一致,“颜色”“芬芳”“忧愁”“彷徨”作重音处理,同时词后分别配以平声、上升、降抑、曲折语调;两个“哀怨”后适当延长,以突出“她”美好芬芳、令人向往,又和“我”心情相似、心息相通的特点。三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三节重点突出“丁香一样的姑娘”与“我”心息相通之处,所以在“她”“彷徨在”后略作停顿并重读“寂寥”,突出“她”与“我”处境之相似;再重读“撑着”“像我”“彳亍”,并用适当的声音延长送出“惆怅”,以进一步描绘出她与“我”行为一致、心息相通的特点,深化“我”的期待之情。四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5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第四节,在“我”深情的期盼中,她终于走近了,但她又是朦胧而不可捕捉的。“静默”“太息”“梦”这些体现“她”朦胧缥缈特征的词要重读,同时也要把“凄婉”“迷茫”用延长声送出,强化那种朦胧感。五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第五节传达了“我”热情期盼的她飘忽而去时的失望之情。她“静默”地来,又无声地“飘过”梦境,“静默”地“到了”篱墙,“走尽”雨巷,充分描画出她的虚幻、缥缈,相关词宜重音处理。望着远去的她,诗人是如此不舍,目光一直追随着她渐行渐远,所以“远了”“远了”“雨巷”要用延长声音来处理。六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六节突出诗人与她擦肩而过时所产生的惆怅与幻灭之感。眼前只有飘扬的雨丝弹奏的哀曲,她的“颜色”“芬芳”“眼光”“惆怅”一样一样地消失了。这眼前闪现的美好,难道就这样离“我”而去?失落萦绕在诗人心田。加点的字要重音处理,“惆怅”用拖声处理。七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第七节与首节呼应,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诵读处理虽与第一节相同,但在读“飘过”时,除了处理成重音,更要突出满怀希望之感。这样才切合全诗“哀而不伤”的总基调。结尾“姑娘”虽不用重读,但收尾不可太突兀,可适当采用拖音,以增加回味绵长之感。代赠李商隐【作品介绍】 这首诗写思妇之离愁。代赠,即代拟的赠人之作。是李商隐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这首诗写离愁,写得风华流美,情致宛转。不但写女主人公无心凭栏远眺,而且连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感伤。5
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简析】 这首诗写离愁,写得风华流美,情致宛转。不但写女主人公无心凭栏远眺,而且连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感伤。纪昀评价此诗是“艳体之不伤雅者”。尤其是诗歌的后两句,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意境优美,含蕴无穷,又毫不造作,历来为人称道。对后来一些诗词名作的构思、意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钱珝的“芳心犹卷怯春寒”,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乃至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都从中汲取过灵感。【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想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里,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暗示性,往往用来点染离愁与相思。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就是在这样一种意境中展开。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即停止、罢休之意。为什么欲望还休呢?答案隐藏在下一句里。 “玉梯”,楼梯、阶梯的美称。“横绝”,即横度。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原来,主人公渴望见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楼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来,于是停下了脚步。唉,不望也罢,免得再添一段新愁。就在这迟疑进退间,天上一弯新月洒下淡淡的清辉,将她的无限思念与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月如钩”,一作“月中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愁人眼里无春色,抬头望月,新月如钩。低头近观,只见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这既是主人公眼前实景的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5
芭蕉未展、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景物,无所谓愁,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目伤情,而触目之悲更添离人之恨。这两句诗移情入景,借景写情,设喻精巧,融比兴象征为一体。 诗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结的丁香来比喻愁绪,不仅使得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见可感、具体形象,更使得这种比况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不展的芭蕉与固结的丁香,不仅是主人公愁绪的触发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又成为其愁思的载体和象征。 这两句意境优美,音情摇曳,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两地徘徊表现得兴味悠长,多少情思尽在其中。清人陆鸣皋说:“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尽者,此以一语蔽之。”赞叹的就是这两句诗的含韵不尽。浣溪沙李璟【注释】:真珠:即珠帘。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点绛唇·素香丁香》 译诗 冷落凄清秋叶飞,琼枝玉叶却吐蕊。柔树飘出缕缕香,恰如幽隐贞人美。无意争春斗娇艳,梅花开尽莫相妒。心含春雨愁千绪,好似想起江南主。 赏析 本词是作者描写“香”的一组十八首词中的第十七首。十八首词的词牌均为【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这是一首咏物词,咏物词最讲究的就是借物言志。此词上阕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形态,如“琉璃叶下琼葩吐”5
,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之意趣,所谓“幽人趣”。而扣题的只有一句“素香柔树”。首句“落木萧萧”,本是用来描写秋天景象的,这里被移用来描写丁香尚在含葩而未吐蕊时的环境和氛围,也是一种衬托。下阕由形而传神,写丁香之精神所在。也从两个方面落笔,一个方面是写其无意与群芳,尤其是“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号称内修外美、玉蕊清香的梅花,争春斗艳,另一个方面是写丁香散露出的那种愁绪。全词的精彩之处全在其“豹尾”:作者大胆悬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也许是它在思忆江南的主人吧。至此,本无情之花卉植物,便化为了有情意之作者心志的寄托,一怀愁绪,满腔悲情,也就有了具体的着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