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财富值!!欢迎分享!!《雨巷》教学实录师:(在歌声中走上讲台)同学们,这首歌是我们青岛歌手江涛演唱的《雨巷》,它是由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雨巷》改编而来。也正因为这首象征主义诗歌,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随着诗人走进这细雨如丝的雨巷。(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赏析,希望我们能真正理解《雨巷》,并力争能当堂背诵。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篇诗歌,并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主要内容。(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师: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主要内容。生:诗人在雨巷中希望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了诗人一种哀怨的情感。师:概括的非常全面。我们已经学过现代诗《再别康桥》,我们知道,要读好一首诗,需要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我来找一位男同学朗读诗歌,看能否把握好这三点。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完后请同学来评价。(指一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生:感情把握得还可以,但是,他读得有一些地方节奏把握得不太好。师:哪个地方?那你认为怎样读更好?(生读)生:他有一个字读音不准。师:对,除了这个字之外,同学们还应该注意这两个词语。(师生齐读“彳亍”“颓圮”)生:他读“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不太好。师: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生读)师:同学们觉得她读得还行吗?再请一位同学试试。(生再读,把握得还是不太好)师:好像还是不太到位。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配音演员乔榛的朗读,看看他是如何把握这三方面的,请同学们小声跟读。(听配乐朗读,生跟读)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节你认为乔榛处理最好的地方试读。(指二生试读)师: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都把握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生齐答“哀怨”,师板书),那么,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这种感情的呢?请同学们跳读全诗,找出意象。生:有“油纸伞”“姑娘”“雨巷”“颓圮的篱墙”。师:这些意象可不可以合并?生:“油纸伞”也是“姑娘”的一部分,“颓圮的篱墙”也是“雨巷”的一部分。师:对,“油纸伞”还是“我”的一部分。(师板书“雨巷”“我”“姑娘”)师:那么,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细读全诗,从文中圈画出形容这些意象的词语。(生读,圈画)师:同学们预习的都不错,都已经圈画出来了。请同学们互相补充一下。生:“雨巷”的特点是“悠长”“寂寥”。师:好,(板书)从哪一节中找到的?请你读一读,看能否读出这种感觉。(生读第一节,并不理想,又指一生读,有进步)师:“我”其实是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又有什么特点?生:彷徨,独自一人。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
免财富值!!欢迎分享!!师:对,“独自一人”其实写了“我”是怎样?生:孤独。师:很好。(板书)从哪一节中看出来的?能不能读一读?(生读第一节)师:其实,还有一节也写了“我”,是——生:最后一节。(指生读尾节)师:对,首尾两节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将“逢着”改为“飘过”,这种方法其实在《再别康桥》中也学过。“轻轻的——”(生齐背《再别康桥》首尾两节)师:这种方法是——生:首尾照应。师:对,也叫反复,可以产生一种回环美。生:姑娘“像丁香一样”,第二节中写的。师:你能读一读吗?(生读)师:为什么说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同学们知道丁香是什么颜色的花吗?生:白色,紫色。师:但是,有的同学们没有见过,我们一起看看图片。(师展示丁香图片,并指生读介绍文字)师:那么丁香花到底有什么样的意蕴?其实李商隐和李璟就曾经将丁香写入他们的诗中。请同学们齐读诗句,不必读作者。生:“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师:那么丁香花到底有什么样的意蕴呢?生:愁。师:对。也就是说,写姑娘像丁香一样,就是写姑娘的特点是——生:忧愁。师:还有哪些地方写了姑娘的特点?生:冷漠、凄清,又惆怅。(师板书)生:凄婉迷茫。(师板书)师:诗人希望逢着这样一个“姑娘”,那么,真的有这位姑娘吗?生:没有,是想象的。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第一节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师:那么,在想象中,姑娘是否停留下来或者和诗人结伴而行了呢?生:没有。师:你是如何得知的?生:第五节中,“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师:对,而且是“静默地——”生:“远了,远了”。(指生读4、5、6节)师:她只是“默默地走近”又“静默地远了”,只是“像梦一样地”从“我身旁飘过”,最后“消散在雨的哀曲里”。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虚拟这样一位姑娘?既然虚拟了,那又为什么要让她只是从我身旁飘过?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位丁香姑娘到底指什么?生:我认为丁香姑娘只是诗人的一个希望。师:你是如何知道的?生:第一节中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师:对。还有其他的依据吗?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
免财富值!!欢迎分享!!(生沉默)师:诗中写姑娘除了像丁香一样,还像什么?生:像梦一般。师:“梦”是什么?生:梦想,理想。师:在《再别康桥》里也写到了“梦”,“那榆阴下的一潭——”(生齐背《再别康桥》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的“梦”是“彩虹似的梦”。那么,诗人的梦想有什么特点?生:忧愁,迷茫。 师:你觉的诗人的梦想是什么?生:希望社会更好。师:你是如何知道的?生:根据当时的背景。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知人论世”。(师出示有关背景资料,指读)生:本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中,诗人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茫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师:现在再来理解:诗人为什么要虚拟这样一位姑娘?既然虚拟了,那又为什么要让她只是从我身旁飘过?生:因为只是诗人的一种希望,而且这希望又是朦胧的。师:也就是说,诗人内心迷茫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反映在笔下,就形成了这一个独一无二的哀怨美人——丁香姑娘。正因为情绪与希望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所以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才会只是虚拟的;也正因为当时诗人的情绪是迷茫的,希望是朦胧甚至是渺茫的,这位姑娘才是哀怨的,才是迷茫的。虽然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虚拟的,但是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这就是诗人当时的心境,但是诗人并没有绝望,这位姑娘飘走了,他却还是一直在追寻,这从最后一节中也能看出。而且,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诗人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他的生活和风格都变得积极明朗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心境。(生朗读体会)师:优美的诗歌需要我们背诵下来。下面老师来背诵诗歌,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心中默背,并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师配乐有感情地背诵)(生齐背第一节)师:请同学们课外自读戴望舒其他的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下课)教学反思:总体上,我认为这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课堂需要氛围,需要与学习内容一致。讲完之后,再来回味这堂课,心里依然回响着学生最后的掌声,依然被那种“忧愁”笼罩着,久久沉浸在那感伤的音乐中。我想,这可能是我这堂课设计的最大目的:让课堂在一种与诗歌相符的氛围中进行。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用了多种方法试图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氛围中,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中。1、歌曲导入。《雨巷》这首歌的演唱者江涛是青岛歌手,歌词是由诗歌《雨巷》改编而来。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初步带入情境中。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
免财富值!!欢迎分享!!2、名家朗诵引导。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时,课堂气氛渐渐地在学生的分析和部分试读中消失,此时,适时地引入朗诵名家乔榛先生的朗诵,让学生跟读,可以将课堂气氛再一次营造出来,再一次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而且,学生确实在有感情地跟读着,渐渐地融入诗歌的意境。3、教师配乐背诵。在分析诗歌意象时,学生不断地朗读;但是,毕竟学生朗诵的素质还是有一点差距。所以,在分析把握了诗歌的主旨之后,教师配乐有感情的背诵将课堂推向了高潮。二、教学立足文本。当下,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总是凭感觉,不注意让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在理解文本主旨时,完全依赖于时代背景,似乎没有背景就不能把握主旨一样,把学生带入一个“贴标签”的误区。我认为,虽然许多文本不能离开背景,但是背景只能作为一个依据,可以去印证文本的主旨或作者的感情;而这些都应该在文本中有暗示。《雨巷》中的“姑娘”象征着诗人的一种“理想”,而且这“理想”是朦胧的、迷茫的。其实,这些内涵不必结合背景也一样能分析出来,诗歌中的“我希望逢着”“像梦一样”这些都可以体会出来。当然,这个“理想”可以是“爱情”,对姑娘的“追寻”可以是对“爱情”的追求。如果提供背景,可以让我们对“理想”的理解更多一些,如一种社会理想。本堂课在探究“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时,就试图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依据;在了解背景后,又引导学生回扣文本,让学生明白其实把握住文本中“丁香姑娘”的特点,就会把握住其象征意义。三、关注不同层次学生。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班级都有积极参与课堂和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尤其是这种比赛课堂,语文素养低一些的学生会将自己包起来,尽量避免参与课堂。这堂课也有这样的特点。有几个女同学非常活跃,后面的部分同学则不敢抬头,不愿意参与。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在课堂上试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信心。事实证明,当在我的鼓励下,几个学生站起来时,他们的回答也是不错的。我想,在这种比赛课堂上,能回答一次问题,对这样的同学来说,或许会让他们从此转变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地反思,我们才会进步。本堂课体现了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本诗“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是多义的,可以是“爱情理想”,也可以是“社会理想”。在设计本课时,是想学生说到哪点都是需要肯定的,但是课堂上学生并没有说出前者,一个同学直接点明了后者,我就直接沿着学生的思路说了下去。当时,考虑到如果硬提出前者的象征意义似乎不妥,所以课堂上就没有提出。现在想来,应该在学生点明后者时,再问一问其他学生的意见是否都一样。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的提升自我!免费文档!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