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断章卞之琳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8课--断章卞之琳

ID:1025047

大小:2.09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2-03-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断  章卞之琳 1.分析诗歌内容和意象特征。2.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对诗歌主题进行个性化解读。3.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他人的意识和情感。 《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 “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觉得不全懂,似乎简单的字眼里藏着很深的道理。 卞之琳(1910—2000),1929年从上海浦东中学毕业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较多地接触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并开始新诗创作。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 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抗日战争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转而歌唱人民的战斗生活。 《断章》写于1935年,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这样看来,诗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1.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自我核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2.这首诗运用了哪几个意象?3.归纳这首诗的主旨。[自我核对]“你”、风景、看风景的人、明月、别人的梦。[自我核对]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相互作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biàn 装饰2.辨析下面的近义词,选择词语填到相应的横线上。妆饰装饰•妆饰装饰:①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②装饰品。妆饰:①打扮。②打扮出来的样子。“妆饰”偏向梳妆打扮,“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些能使其美观的东西。辨析:①教学大楼已经竣工了,工人们正在做,暑假过后大家就能搬进崭新的教学楼。②男生也不宜走邋遢风格,出门以前也有必要一番,只是注意不要油头粉面的。 1.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与你交流】(1)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来观赏。(2)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2.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你说呢?【与你交流】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诗人自己说他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 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原来,《断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 3.《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与你交流】《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4.品读《断章》,讨论小结: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觉得简单的字眼里蕴藏着很深的道理。仔细品味,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与你交流】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以下见解都有一定的道理:①学者、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 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②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③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 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解读诗歌主题的七个角度1.抓背景。即通过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政治生活情况来推见作者主旨。2.看作者。若能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性格特点等,则更易于把握其诗作的主旨。3.看体裁。诗歌一般有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之分。不同的类型,则可用不同方法去把握主题。抒情诗“情”即主题,要把握其中的情感。叙事诗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哲理诗的主题应该是诗中所蕴含的哲理。4.看题目。题目往往概括了诗作的内容,抓题目有时会让我们快速把握诗歌主题。如《出塞》,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边 塞诗,边塞诗的内容多为赞雄奇壮阔的边塞风光,反映将士的戍边生活,颂扬戍边将士的报国热情,表现他们长年征战的思乡之情等。《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望而知为送别诗。这类诗不外乎写朋友、亲人间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安慰、勉励等。《咏怀古迹》是怀古诗,抒发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抒吊古伤今的情怀。5.抓技巧。技巧包括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等),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对偶等)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用典、衬托等),从技巧入手,有时也能迅速把握主题。6.看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鉴赏诗歌,离不开对意象的解读,因为它常被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富有了某种喻义。如“菊”表示隐逸、高洁;“竹”代表虚心、正直和气节:“大海”表示心胸开阔;“梅”则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7.抓关键词。古诗词中有些词语往往直接透露出有关主题的重要信息。如: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的关键词是“花自落”、“鸟空啼”,“自”和“空”说明繁花似锦却无人欣赏。任其自开自落,鸟声悦耳又有何人倾听,只不过是空自啼鸣,再加上首句写到的茂盛的野草,我们不难想见一派荒凉冷落的景象,从而便可体会到作者对时世的感伤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观赏者,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B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答案]B(这种理解,与原诗的意境完全不符) 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A[答案]A(参看其他选项的分析理解)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善待自己和他人。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感谢您对文章的阅读跟下载,希望本篇文章能帮助到您,建议您下载后自己先查看一遍,把用不上的部分页面删掉哦,当然包括最后一页,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